董芸,字香草,号书农,清代济南府平原县人,诗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
董芸出生在平原县名门望族董氏家族。曾祖董讷是康熙六年(1667)探花,官至封疆大吏。祖父董思凝,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曾参与大清律编写。叔父董元度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先入词馆,后长期生活在其姨夫卢见曾的幕府中,与当时东南文坛诸名士多有交往。并与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德州名士宋弼、田仲义等是年轻时的好朋友。
董芸,字香草,号书农,董元亮的三子,嘉庆三年(1798)举人。民国《平原县志》说他“气度风雅,饱读经史,教授学生,终日不知疲倦。文章健雅,尤工词赋,以诗名世。著有《半隐园诗集》、《诗话》12卷,《广齐音》1卷”。
对于董芸的诗歌成就,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云:“董香草作诗不苛求,不务华,清和宛转,情词娓娓动人,曲江家法未坠也”。
刘大绅《半隐园诗集序》云:“董香草之为诗也,沧溟(李攀龙)之声调,渔洋(王士禛)之神韵,门有兼之无偏主之也。尝著《诗话》,以明其旨趣之所在。盖能成一家,而不好异者。余谓可与 《渔洋诗话》并传于世。”
董芸在他的《广齐音》自叙中,交代了该书的写作过程和目的。他说:“《齐乘》:‘济南山水天下无’。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余读书华不注之阳。暇日芒鞋竹杖,登山临水,每乐而忘返。比归,闭门却扫,不交外事。时于破窗风雨中追忆旧游。昔鹊湖居士王季木(王象春)自桓台移家湖上,著《齐音》一卷。……爰仿其体例,间补正其缺谬而不敢袭其词。凡得诗百篇,名之曰《广齐音》云。 ”
《广齐音》又题《济南杂咏》,仿明代诗人王象春《齐音》体例,由百首七言绝句组成。她堪称是一部形象化的济南风物志,举凡济南之山水奇观、名胜古迹、风俗人物、诗文传说、人文事迹,诸如王公贵族、显宦隐士、诗文大家、高僧黄冠、神仙剑客、义女节妇、风尘名妓、市井遗民,真可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董芸能写出这么著名的济南竹枝词,不仅是继承了家族积累和形成的文化底蕴,也继承了祖先热爱家乡的情怀。
他的叔父董元度对故乡感情很深,对家乡平原以及省城济南都有形象描述。如《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见示诗慨然感赋》的“吾乡名士多,山川倍清淑。佛慧数峰青,明湖半城缘”,成为歌咏济南的名篇佳句。
董芸的《广齐音》所歌咏和记述的济南名泉,无论在范围抑或数目上都超过之前的历代诗人。除《北珍珠泉》《趵突泉》等诸诗所提及的诗题中的名泉外,还在《槛泉亭》《通乐园》等诗及其笺注中涉及到望水、登州、芙蓉诸泉,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如写趵突泉“三窟居然水倒流,浪花高卷玉壶秋。阑杆十二无人倚,月色泉声满郡楼”。
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即《水经注》之娥姜水也,是为泺源,在城西。平地水涌如轮。三窟觱沸,雪涛数池,声隐隐如雷。有飞桥跨泉上,曰“来鹤桥”。之北朱楼三楹,祀吕仙一亭如笠拱于左,曰“观澜”。磐石坡陀,可列坐其上。游人至此,辄悠然作濠梁间想。再如写柳絮泉:“金石遗文忆故欢,老随兵舫渡江难。香闺错比明妃里,柳絮泉头李易安”,将景色和人文有机结合,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广齐音》之“广”还表现在,作者在 《濯缨湖》、《白云楼》、《名士轩》等诗及其笺注中,对诸多名泉周边的名园胜景、名胜古迹加以歌咏和记述。他所记述和颂咏的济南古时景物大多今已不存,因而更显出《广齐音》文献价值的珍贵。
如《贤清园》诗的笺注中,保留了清乾隆年间山东按察使沈廷芳的《贤清园记》,《漪园》诗的笺注中保留了清代大诗人王士禛的《游漪园记》,它们均是极为难得的游记名篇。
尤其是贤清园,它是德州名人罗朴园在济南购买和居住过的私人花园,所以《贤清园记》同样是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史料。
董芸的笔触涉及济南的方方面面,对于济南女性,他也给予了格外关注。
他曾驻足趵突泉,凭吊《娥英祠》,追怀“泪痕倾作娥姜水”的娥皇、女英;他曾荡舟大明湖,在《漂屋》中赞美操舟莲泾芦渚的劳动妇女。董芸还写过 《曾孝女墓》、《义娥冢》等10余首描写济南女性的诗篇,每篇都是色彩缤纷,面貌各异。他写女性的诗,写出了济南女子的刚烈、义勇、惊世情怀和不俗气质,具有发自内心的真性情,自然也有动人的力量。
董芸 《广齐音》的刊刻和流传,得益于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刚刚卸任的新城知县、文化名人刘大绅,一个慷慨义气的济南诗人朱畹。
乾隆六十年(1795),董芸携刚刚著好的《广齐音》于城西看山楼拜谒了刘大绅。刘大绅读后大加赞赏:“季木不徵骚雅音,香草却擅风流薮。济南自古名士多,如此诗人再有否?”刘大绅决定帮助董芸刊行此书,但苦于没有资金且不久就要南行,便嘱托学生朱畹代办此事。
朱畹将刘大绅的嘱托牢记在心,四方筹措奔波,终于在第二年将《广齐音》付梓。其后嘉庆八年(1803),朱畹再为董芸印行《半隐园诗集》,今与《广齐音》都已成为海内孤本。 1999年,济南诗词学会汇集和出版 《济南竹枝词 (合集)》,才使《广齐音》这一杰作再次面世并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