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计升,中国民间教门天地门教创始人。字四海,号名扬,山东武定府商河县董家林村人。出身农民家庭。成年后于韵屿庵(章丘境内)出家。经十余年修炼,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顿悟后创天地门教。自称受无生老母差遣,“立教替天行道”。先后传有“林传八支”(在董家林收八个徒弟)和“山传八支”(在章丘雪山寺任住持时收八个徒弟)。在其身后分赴各地传教,影响甚大。
人物生平
董氏家族世代务农。董计升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正值社会极其动荡不安的明朝末年,同时又是民间宗教活动十分活跃的历史时期。他在20岁左右东渡黄河,来到章丘县境内的韵峪庵出家学道。在此期间,他可能读到民间宗教某些教派的宝卷,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十余年的刻苦修炼,即所谓“自参自解,自悟自明”,终于“练就大法,豁然贯通”,于“明末清初,得道离山”。在他31岁时,即清顺治七年(1650)创立了天地门教,即《天地经》中所说的“清时立教,天地法门”。
董计升创教“未满一载”,便开始传道收徒。他先在商河县一带收了李修真等8人为徒,天地门教内部称为“林传八支”。此后,董计升便偕李秀真等弟子在山东境内传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到顺治十七年(1660),天地门教已在山东境内流传。康熙四年(1665),董计升选定章丘县境内杓峪山作为传道基地,又先后收了徐明扬等八人为徒,天地门教内部称为“山传八支”。在此期间,还有一名法号通山的尼姑拜董计升为师,天地门教内部称为“九股”,此人便是天地门教分支如意门的创始人。
天地门教的迅速流传,必然引起官府的注意。因杓峪山上,“朝日聚伙成群,来往不断”,“章丘县衙役借端生事”,诬告董计升“招兵买马,蓄谋造反”,章丘县当局得报后,立即将董计升锁拿,关进监内。后经天地门教“九股”传人谭西堂多方营救,董计升得以获释。这场官司过后,董计升在谭西堂陪同下,来到上方井雪山寺,在三教堂重立道房,讲经说法,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日逝世。
董计升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谭西堂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棺木,董计升之子董悦悟也从故里赶来守灵。九月初九日,是董计升灵柩下葬的日子。从此,董计升故里常王庄改称董家林,其坟茔和杓峪山等董计升传道收徒之处,均被天地门信徒视为圣地。经天地门教信徒修建的董氏墓地,苍松翠柏,碑石林立,每年朝拜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四月初四董计升忌日,更是徒众麋集,到董氏墓地烧香膜拜。
家族世系
根据《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根源记》和《董氏家谱》,天地门教创教祖师董计升祖籍河南,其曾祖父董随被董家林董氏家族尊为一世祖。董随生有一子董进增,始从河南老家迁徙山东,是为二世祖。董进增生有三子,长子董奇定居章丘县张家林,次子董伟定居商河县长目林,三子董尚文则随其母定居商河县常王庄,以上三兄弟为三世祖。董尚文只生一子董计升,是为四世祖。董计升既是董氏家族四世祖,又是天地门教董家林总坛董氏传教世家的祖师,即第一代。此后,董家林总坛董氏传教世家的历代当家师傅是:第二代为董天亮(月午),字悦悟(天亮);第三代为董星罕(兴孔),字曾尼(宗尼);第四代为董童仟(董谦),字路吉(禄吉);第五代为董立凡(志道),字贵人(立凡);第六代为董国安,字实源(拾源);第七代为董谭(董坦),字平信(心平);第八代为董玉清(浴清),字龙泉(化龙);第九代为董西圣,字如防;第十代为董殿选,字相臣。如今,已传至十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