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岭地处东江北岸,博罗古城东侧,葫芦岭又名浮碇岗,占地面积是37.89公顷。
景区简介
葫芦岭规划范围东起龙江,西至罗阳路,南临东江,北至北门河北岸,总面积37.89公顷。曾流传一首歌谣:“惠州好看看西湖,博罗好玩玩葫芦。”
葫芦岭北面是金湖、银湖,山高约100米,面积0.7平方公里。
葫芦岭本是一处天然的游览地,原有的建筑和绿化设施早年毁于战乱。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强对葫芦岭自然环境的保护。
1963年,县城镇各机关干部职工及居民,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并成立了葫芦岭公园管理委员会,不断完善公园的设施建设,筑起了环山公路,修葺了登山故道,扩建了习武平台,种植了多种鲜花与果树。
山的西坡建起一座三层高的楼亭,并在西、北两面用红砂岩石、青麻石条各铺筑一条宽2米的登山石级,途中置有平台、石山、石塔、石凳,石阶总长200米。供群众游览的娱乐场所。
据民国《博罗县志》记载:“又西为县城之浮碇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相传浮山初来,碇石于此而成岗。岗形似葫芦,又名葫芦岭。”
民间传说
关于,“葫芦吐九珠”,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博罗城是一块平地,在东江之滨,而东江一带几乎年年都有暴雨、洪水,洪水一来,东江泛滥,博罗城被洪水淹没,顿成一片泽国,老百姓在洪水中挣扎,连个逃命的小丘都没有。一年一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鱼腹,被洪水吞没。
有一年,又发洪水了,百姓们在洪水中呼救,哭喊声惊天动地,令人惨不忍闻。刚好在这个时候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从南海赴宴归来路过这里,百姓的呼救声直遏青云,传入铁拐李的耳中,铁拐李按住云头向下一看,见百姓们正在洪水中挣扎呼救,他立刻发了恻隐之心,可是,怎样才能搭救百姓呢?他摸遍了全身,只在腰上摸到一个葫芦。这个宝葫芦是铁拐李装酒用的,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他拿着葫芦,犹豫起来。这时,他身后的何仙姑跟上来了,一见他的样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铁拐李,舍不得了?”铁拐李嘿嘿笑着,说:“是呀,这个葫芦跟我多年了,舍了它,我用什么装酒呢?”何仙姑说:“铁拐李,救人要紧啊,舍了葫芦,将来我还一个给你。” “真的吗?”“当然是真的。” “那好,我就舍了它!”铁拐李说着便把葫芦丢在东江边上,葫芦忽忽长成了一座小山,后来人们便叫它葫芦岭。浸在洪水里的人见有了山,都争着往上爬,很快就把那座小山挤满了,那座山毕竟是小了点,还有许多人浸在水里,爬在大树上,房顶上。而那个宝葫芦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何仙姑看得心焦,叹口气说:“唉,这个葫芦山太小了,救不了多少人啊!”铁拐李说:“别急,我有办法!”他对着葫芦轻轻吹了一口仙气,喝一声:“吐!”只见那葫芦张开个口子,连续向外吐出了九颗闪闪发光的珠子,珠子散落在城内外,变成了九块高地。地名是:罗阳书院(现镇一小)、下黄屋巷、造极楼(现米仓巷)、新街、城隍庙(现农工商)、曾屋祠堂(现邮电局)、高街巷、黄皮园(现县党校)、长寿观(现观背村)。人们见有了高地,便划着竹排,抱着门板,逃到高地上。从此以后,葫芦山和这九块高地便成了洪水期间博罗人救命的地方。
博罗八景
旧时有“博罗八景”之称,其八景风韵各殊,其中一景就是“浮碇朝曦”。所谓“浮碇朝曦”,是指在葫芦山上观赏朝霞日出。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天水交接处冉冉升起。霎时,霞光璀璨,一江碧水被映照得波光粼粼,似万盏银灯闪烁,簇拥着征帆远去。近处山下林竹轻曳,殿影嵯峨,陈禅钟响过,余音伴着两岸迷离的雾霭渐次消散。那一派壮丽的景色令人赞叹不止。西面漫天朝霞将江水染得嫣红,极目远望,水天一色,群帆点点,飞鹰低翔;近处渔歌互答,弄潮儿踏浪掀涛,好比一幅充满生机的南国晨曦图画。
庙宇亭阁
史料记载,历代古人曾在山的四周建筑过不少庙宇、亭阁,培植了大批花木林竹。山麓四面先后筑有罗阳甲第、东岳庙、华光庙、姑婆庙、药王庙、流仙阁、小海南、文昌宫、儒学宫、渊明祠、双忠祠、海岳轩、东园、止园、竹素园、书云台及骊光倒影塔。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经彦采在山上建了一座“望骊亭”,谓登此亭可望黄甲岭骊光。另外大东门外,筑有一亭,谓“到卯亭”。在葫芦岭的南麓,还建一亭,谓“笋香亭”。这些建筑物,成为博罗县城具有规模的建筑群,为葫芦岭增色不少,也激发了博罗人浓厚的读书氛围。
贝丘遗址
葫芦岭从山顶到山脚,几乎四面皆是灰白色的贝壳(主要是淡水沙蚬、螺等)。旧志将蚬壳的大量堆积称之为地壳隆起的产物。其实不然。据考古资料证实,葫芦岭是一处属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至今已有4000多年,在遗址中,考古人员曾多次采集到新石器晚期的石斧、石锛、石码、砍斫器、敲砸器等一批石器,以及夹沙黑陶、夹沙粗红陶、印纹硬灰陶等数量很多的陶片。
古城墙
在今天山脚的南面,即县自来水厂抽水塔旁,仍保留五段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城墙总长为84.1米,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博罗城的老人说,以前的城墙东端筑到葫芦岭中线的地方,俗称“全丝吊葫芦”。后来城墙绕葫芦山边而过,将整座山包在城墙里面,故称 “搭袋(口袋)装葫芦”。究其缘故,说法有二:一说是出于防御的需要;一说在明末年间,有一位在博罗任知县的外地人,见博罗人在官场仕途上得意者不少,便心生妒忌,依照风水先生的盘算,改筑城墙,将“
金丝吊葫芦”改为“搭袋袋葫芦”,以图破坏博罗风水。县文物普查队对城墙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证实,当初城墙的修筑确有几次,而最后时期的城墙是东绕葫芦山,西至榕溪水口。
庙会
东岳庙的“朝拜会”
坐落在葫芦岭的东岳庙,按照习俗,以往每年三月都要举行一次盛大“朝拜会”,俗称“三月朝拜”。每年从三月十九日起便着手准备,定二十日起潮,二十四日游朝,二十五日歇脚,二十六日先迎东岳神于长寿观(位于观背村,已毁),二十七日正式游会。游会这一天,博罗城大街小巷鼓乐喧天,葫芦岭更是是热闹非凡。观会者如潮如堵,喜喜洋洋,游会者装扮杂戏,彩服浓妆。县城内红男绿女,车水马龙,宛如七彩画图,令人赏心悦目。
景点介绍
为一轴一岭三区四湖。一轴为小东门路一上坣路游赏路线,沿线有古民居、岭南园林、金银鹤湖、字画廊、古玩店、特色餐饮等丰富的游赏内容。一岭为葫芦岭游览区,以贝丘遗址展示、新石器时期文化展示、宗教活动、亭台楼阁及自然景观等游赏内容为主,三区为江东村风情园、丽园村风情园及小东门路古民居游览区。四湖为金湖、银湖、鹤湖及上湖游赏区,主要以祠、庙、园、桥、亭、榭建筑景观及柳、竹、湖等自然景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