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沚街道,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地处
椒江区西部,东邻白云街道,东南、南与
洪家街道相连,西南与路桥区
桐屿街道毗连,西与黄岩区江口街道相接,北濒椒江与
章安街道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千米。2011年末,葭沚街道总人口11.79万人。
历史沿革
宋时,称家子,属临海县明化乡。
元、明时,为三十九都。
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设家子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葭沚庄,属海葭镇。
民国三年(1914年),为葭沚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为葭沚镇。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与海门镇合并,仍称海葭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海葭镇撤销,复为葭沚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复为葭沚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与葭南乡合并,又称葭沚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属海门直属区,为葭沚乡。
1950年,重为葭沚镇。
1956年3月,隶属黄岩县。
1958年,为海门公社葭沚大队。
1959年,复为葭沚镇。
1960年6月,为海门公社葭沚分社。
1961年9月,成立葭沚公社,属海门区。
1962年6月,复名葭沚镇。
1965年,更名为加止镇。
1981年,仍为葭沚镇。
1985年12月,划葭沚镇,栅浦、界牌、山东3乡与椒渔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葭沚区。
1992年5月,撤葭沚区,划葭沚镇、栅浦乡成立葭沚街道。
2001年,东山镇并入葭沚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葭沚街道辖7个社区、42个行政村:中山、桔园、江边、星洲、东平、明珠、东升、永宁、栅桥、视头、尚澄、花泾、东庄、下陈坝、三山、乌石、富强、后许、东上洋、平桥石、东山头、董家洋、南洋、锦扇桥、马庄、上北山、前村、中村、后村、前进、井马、方桥、星明、星光、五洲、繁荣、红星、东京、建库、东方、平桥、白岳、金洋、下北山、上洋、高坎、水门、上马前大、上马后大,共49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216个居民小组、45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葭沚街道辖14个社区、26个行政村:中山社区、桔园社区、星洲社区、江边社区、东平社区、明珠社区、太阳城社区、新景社区、学院社区、和合社区、文澜社区、荣华社区、华诚社区、东瓯社区、五洲村、星光村、星明村、富强村、乌石村、三山村、上洋村、建库村、高坎村、水门村、东山头村、南洋村、东上洋村、东庄村、下陈坝村、方桥村、井马村、前村、中村村、下北山村、上马后大村、上马前大村、花泾村、栅桥村、董家洋村、马庄村,街道办事处驻东京村白云山西路2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葭沚街道地处
椒江区西部,东邻白云街道,东南、南与
洪家街道相连,西南与路桥区
桐屿街道毗连,西与黄岩区江口街道相接,北濒椒江与
章安街道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葭沚街道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1.0万亩。
人口
2011年末,葭沚街道总人口11.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5万人,城镇化率61.5%。另有流动人口1.9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6.10万人,占51.7%;女性5.69万人,占48.3%;14岁以下1.57万人,占13.3%;15—64岁9.45万人,占80.2%;65岁以上7685人,占6.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62万人,占98.6%;有苗、布依、土、壮、彝、傣等37个少数民族,共0.17万人,占1.4%。其中苗族4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9.0%,布依族358人,占21.0%;土家族266人,占16.0%;壮族157人,占9.0%;彝族137人,占8.0%。2011年,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0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葭沚街道微信财政总收入7.74亿元,比上年增长5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9亿元,比上年增长66.9%。人均财政收入6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86元。
农业
2011年,葭沚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2%。2011年,生产粮食3979吨,其中水稻3608吨。蔬菜种植面积4413亩,产量7266吨;杨梅种植面积1620亩,产量303吨;枇杷种植面积62亩,产量260吨。
2011年,葭沚街道生猪饲养量6120头,年末存栏4989头;牛饲养量202头,年末存栏180头;家禽饲养量5.17万羽,上市家禽3.88万羽。
工业
2011年,葭沚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8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0.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葭沚街道有商业网点3282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2011年,出口3.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7%,主要产品有化工、机械、光电产品等。
金融业
2011年,葭沚街道各类存款余额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葭沚街道有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2934人,专任教师256人;小学2所,在校生3468人,专任教师2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5人,专任教师7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8.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葭沚街道有文化事业团体12个,会员228个;文化专业户24个,文化站1个,村文化俱乐部49个;公共图书室43个,建筑面积860平方米,藏书6.8万册。
2011年末,葭沚街道有体育场地13处,100%的城市社区和87.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葭沚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固定资产总值520.7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9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7万人次。
2011年,葭沚街道有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6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4万人,参合率97.0%。
社会保障
2011年,葭沚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54人,支出1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7%,月人均282元,比上年增长6.0%;城市医疗救助3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2人次,共支出21.2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2户,人数188人,支出6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6.3%,月人均268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支出7.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人,支出3.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92人次,共支出11.7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5.8万元。敬老院2所,床位176张。社区服务设施126个,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个,社区服务站6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03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3万元,使11人(次)困难群众受益。2011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80万人,参保率97.0%。
交通
葭沚街道境内有325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葭沚街道因原葭沚镇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