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的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蒋介石日记揭秘(上下)》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
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 因此. 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该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共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本着不溢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之
态度,披露了蒋介石从1915—1949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书中以蒋氏日记为线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新的侧面评析了他大半生的历史;围绕蒋氏自身之“独白”与“自供”,评述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功与过、是与非。 蒋介石日记始于1915年。这一年,他“遁迹东京,锐志于学,每日看书习字,皆有常课,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昕夕不释手。前在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所受课程秘本,与巴尔克战术书,靡不逐一精研。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书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至检身之法,专从悔字上著力,昨非而今犹未是,凡所省克,必日记手册。 ”(毛思诚《蒋公介石年谱初稿》) 然美国著名政治传记专家布赖恩·克罗泽另有一说:“蒋介石回到东京,开始整天钻研中国哲学和军事著作,并且开始每天晚上在日记中记下白天所干的错事。由于那时他没有多少事可做,所以有人猜想他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往日记里写。但记日记的习惯已缠住了他,他一直将这个
习惯保持到死。”(〔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 蒋介石喜读书。他在读书时,多以红蓝铅笔批注,并写心得,数十年如一日,到台湾后,也未改变。他读书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某一种书,不终卷是不中途改看他种书的。除工作、出巡、读书外,他每天必记日记,这也是数十年中毫无间断。他说:“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日记,虽在造穴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我在阅读某一种书籍时,没有终卷以前,绝不旁骛其他书籍。”(《“总统府”秘录》) 蒋氏日记前三年(1915—1917)业已散失(近年发现《参谋长日记》13则) 自1918年至蒋去世(1975年)前50多年的日记亦未全部公开。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部分所藏外,其余尚无从确定现藏何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蒋氏日记的全部,却可窥其全貌。蒋的日记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日记,而是将他所面临的人物、事件,并带有个人观感之记录。“这样无主旨之客观不是他立身做事之方案。可以断言:他在写日记时即存心以笔下之文字作为修养和施政的工具。有时所记不仅是直觉的个人观感,而强迫的带上一段‘应当如此’的想法。”(〔美〕黄仁宇《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尽管蒋介石日记中有许多可斥为保守与反动,但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当权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曾产生的作用(正面与反面),仅以眼下的资料,已是难得与珍贵的,为所有关心中国现代史人物提供极好的“教材”,诚然,更加完整的日记足本,将拭目以待。 邓颖超同志曾在第四次全国文史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史工作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并不排斥收集、
整理、出版一些反面的历史材料。我们教育人民、教育青年,只有正面材料不行,还要有反面材料。” 本书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客观地把蒋介石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及其烦恼、哀怨、犹疑、凶残、欢乐等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读来真实可信。 评析中力避主观臆断,恪守秉史公允,但本人学识所限,肯定会有错误或遗憾,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张秀章 199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