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金史》,原名《概述古代诸汗所建立政道之著作黄金史》,是17世纪下半叶蒙古史学家罗卜藏丹津创作的一部蒙古文历史著作,蒙古人将该书亦称《罗·黄金史》, 以与其它同名的蒙古编年史区别, 而西方学者们曾一度以《Altan tobei nova》(《新黄金史》)来称此书,为了便于区分。它是用竹笔蘸黑色墨水在“木图纸”上写成的竖排蒙文手稿。
内容简介
《蒙古黄金史》描述了早期蒙古可汗的族谱与成吉思汗的生平和言行,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个部族,也是世界最大陆上霸主蒙古帝国的开创者。此外,《蒙古黄金史》还生动地描绘出蒙古人游牧生活的图画。
《蒙古黄金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载了蒙古的祖源和成吉思汗的生平。其主体内容是记述和歌颂了统一蒙古诸部的开国元勋,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奠基者成吉思汗艰苦奋斗的一生。包括了成吉思汗的诞生、九岁成为孤儿,受尽欺辱到广交“安答”,多方联盟终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逐步掌握政治斗争的主动权。然后展开对内对外统一战争,最终结束蒙古高原的分裂割据,建立蒙古帝国的整个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一部分记述蒙古族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和黄金家族家谱世袭的篇章中,首次出现了把
蒙古人的祖源上溯至印度一西藏王统的记载。《蒙古黄金史》的后半部分,主要记载了蒙元时期从窝阔台汗到妥欢帖木儿汗的传承世袭、妥欢帖木儿汗失国,明代从妥欢帖木儿汗到林丹汗的传承世袭及其史事。其中,大量记述了明代蒙古异姓权臣与黄金家族之间、东西蒙古之间以及黄金家族内部的封建内讧,突出记载了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和重新分封六万户及右翼土默特万户阿拉坦汗再次引入藏传佛教等重大历史事件。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明末,明朝东北的女真部落慢慢兴起,属于明朝辽东建州女真部的领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称汗,创建金国,史称后金。察哈尔的林丹汗抵御后金的斗争失败,1634 年林丹汗病死于甘肃的大草滩。次年后金军队继续追击察哈尔余众,俘获林丹汗之子额哲等,察哈尔蒙古部归附于后金。随着蒙古汗统的断绝,异民族统治的现实,激发了蒙古人的热爱本民族,追忆和怀念祖先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历史的热情,甚至有些蒙古史学家,开始用本民族语言撰写历史著作。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异族统治的反抗态度。民族自主权利的丧失,仰人鼻息的政治地位,促使蒙古历史学家开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冷静地思考民族的未来命运。在这新的契机推动下,出现了罗卜藏丹津的《蒙古黄金史》等蒙古史传文学。
作品鉴赏
思想
一、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蒙古黄金史》所搜集记录的故事传说,以活的口头语言,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的趣闻轶事,绘制出一幅幅人情风俗的画面。其中有不少作品暴露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赞扬人们的反抗斗争,体现了人民的愿望。
二、神化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蒙古黄金史》中的成吉思汗则是一位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他能通过梦境预知敌人的来袭,他不仅能变作老人,而且能变成动物。神化成吉思汗的目的在于证明在孛儿只斤家族中,只有他才有充任大汗的资格。这是由于他是“依佛旨降生人世”的,任务是消灭十二个暴君,拯救人民于水火,身份是可汗;在他诞生七天以后,上天便赐给他龙官玉玺。现在“全能的上天”又赐给他仙酒,他能畅饮无阻,他的四个弟弟虽想分享但却不能下咽,这不仅使成吉思汗“觉察到”自己是有“人主之命”的。
三、强调蒙古部族统一的重要性
《蒙古黄金史》中收录了十几篇既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又具强烈抒情色彩的叙事诗和上千行以理服人的格言诗、训谕诗和箴言诗。譬如,成吉思汗训谕自己的四个儿子时说到:遇高山、走山坡路;过大海,从渡口涉渡。路途遥远不必害怕,只要走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担子重不必畏惧,只要担就一定会挑得起。强调只能建立一个统治中心。《蒙古黄金史》写道:成吉思汗与王汗两人称为父子,互相亲睦的时候,老妇人乃马勒真曾对客列亦惕的王汗说:若有两个太阳升上(天空),所有井水都要干涸;若有两个可汗即了(大)位,整个国家就要遭殃!
元惠宗妥欢帖木儿退回蒙古草原之后,特别是当他去世之后,蒙古内部的汗位之争,随着蒙古统治中心的转移和统治区域的缩小,逐渐变得激烈、复杂、残酷、公开化起来。拖雷、成吉思汗系其他各派,甚至也速该、把阿秃儿系少数支派均有自己实力雄厚的支持者。各派在自己的支持者的拥戴下,与其他派系展开激烈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异姓权臣也觊觎甚至染指汗位的争夺。汗权衰落,汗位更迭频繁,是这一时期蒙古内部政治斗争的重要特点。再加上明初对蒙古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就益发加剧了蒙古的政治危机。这种形势正如同蒙格秃薛禅所讲的寓言当中的“千头独尾蛇”一样,当面对辚辚的车轮碾过来的时候,是很难逃脱被车轮碾死碾烂的最运的;而独头千尾蛇,由于只有一个头,只要决策得当,则可避免“千头独尾蛇”的不幸结局。反面的教训和正面的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之内只能有一个政治中心,否则“整个国家就要遭殃”。罗卜藏丹津在蒙古正统汗统断绝的清初,将这一寓言写进自己的历史著作《蒙古黄金史》中,无疑具有总结蒙古之所以灭亡的教训的性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学特色
一、《蒙古黄金史》是一部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
《蒙古黄金史》的前四分之三部分、即成吉思汗的传纪中,罗卜藏丹津是要神化成吉思汗,并且将受萨满教思想观念影响的成吉思汗置换为奉佛祖之命降生人间的“天神”;为达此目的,不惜采用虚构的方法。如:描写天神霍尔穆斯塔在宝石的玉碗中斟满山酒送给成吉思汗饮用的故事;成吉思汗为了教训高傲自大的合撒儿、别勒古台二人,变形为卖弓老人的故事等等,纯属虚构,只能把它看作一部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美学价值。
二、《蒙古黄金史》是一部散韵相间、诗文并茂,荟萃各种文学样式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
《蒙古黄金史》全书,散文、韵文的具体运用灵活多样,根据内容需要,有时某些章节全部用散文写成,有时某些章节有散文也有的文,散韵相间,诗文并茂,还有些章节全部用韵文写成。一般说来,《蒙古黄金史》中的韵文和散文的作用不同。歌功颂德,赞扬勇士,讽刺仇敌,鞭挞暴戾,或讲述格言、训语,都采用韵文形式;讲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说笑话则都采用散文形式。有时中间穿插韵文点明主题,突出中心。在前文中,还有叙事诗。一般地说,这些叙事诗在行数、每行的字数、韵律和格式等方面都没有严格要求。句子有长有短,不追求整齐的美。格言诗、训谕诗则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对仗和用韵等方面都有具体格律规定,因而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在《蒙古黄金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录入了十几篇反映社会生活并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叙事诗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的上千行哲理诗。较长的叙事诗如:《征服三百泰亦赤兀惕人的传说》、《孤儿舌战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箭筒士阿尔嘎聪的传说》等,这些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矛盾尖锐,人物较多;较短的叙事诗,如:《宴会中的上宴》、《重大节日》,《成吉思汗与他的四个儿子》等,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教诲和知识,而且也给人以艺术享受。作者将这些有趣的叙事诗录入自己的著作中,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寓教于乐。
《蒙古黄金史》中有千余行格言诗与训谕诗,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民间谚语,如“吃肉的牙,长在嘴里;吃人的牙,藏在心中”等。在罗桑丹津看来,这些格言诗、训谕诗绝大多数出自成吉思汗之口,少数出自其亲信谋士之口。罗卜藏丹津将这些格言诗、训谕诗和民间谚语汇集起来,并冠以成吉思汗“必力各”(智慧)的名义首次编入自己的《蒙古黄金史》中。是一大贡献。民间的格言、谚语本来就是人民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品,罗卜藏丹津将它们作为成吉思汗的“必力克”录入自己的《蒙古黄金史》中,这样更使其产生了更大的教育作用和精神力量。这些格言诗、训谕诗最突出的主题是阐明有关治国安邦的道理乃至哲理,特别是强调团结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主张,同时也表现了成吉思汗的求实精神和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其中有不少具有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如:当“畏兀儿的亦都兀惕派遭两个使臣,来到成吉思汗的住处”,表示亦都兀惕愿意做成吉思汗的“第五个儿子”,为他“效力”时,成吉思汗很欣赏他,说:“我把女儿嫁给你,你做我第五个儿子。” 亦都兀惕听说后受宠若惊,就带着礼品前来拜见圣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女儿阿勒屯别乞下嫁给他。阿勒屯别乞下嫁亦都兀惕时,圣主成吉思汗对女儿做了如下训谕:有教养的女人有三个丈夫,是哪三个丈夫呢?第一个丈夫是黄金的朝廷, 第二个丈夫是你自己贞洁的名声,第三个丈夫才是娶你的男人。在成吉思汗看来,一个女人“把国家(朝廷)看作丈夫而忍耐服从,自然就能得到你的第二个丈夫一好名誉。 如果维护了好的名誉,娶你的丈夫虽然和你相隔万里也不会遗弃你”。成古思汗将白己的女儿阿勒屯别乞下嫁给亦都兀惕,本身即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在这首训谕诗中,成吉思汗用“有教养的女子有三个丈夫”这一形象的比喻,十分形象,十分透彻。《蒙古黄金史》中还有二十多篇散文作品,其中有四、五篇文字优雅,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可看作历史故事,如《成吉思汗赏识窝阔台》、《阿刺木察和者勒篾的辩论》等。
学术价值
一、《蒙古黄金史》保留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和英雄史诗。不少故事具有完整性,人物塑造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有的用韵文写成,具有英雄史诗特色。如《成吉思汗征服三百泰亦赤兀惕人的故事》、《孤儿传》、《满都海彻辰的传说》等就是由于这些编年史收录而流传下来。
二、 《蒙古黄金史》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地进行了艺术虚构。如对妥欢帖木尔退出大都,北走开平,元朝灭亡史实的描写,作者利用艺术的合理想象,加了不少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元末代皇帝的形象及元亡的史实。
三、 《蒙古黄金史》有不少韵文描写。这些韵文有赞词、谚语、格言、对口词、誓词等,长短不限,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点。所以,《黄金史》又是研究蒙古古代文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蒙古黄金史》中所收调谕、箴言、格言、谚语、视词、赞词极为丰富。写法上韵文、散文结合,叙事、抒情杂糅,具有较高的文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四、《蒙古黄金史》包含有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各民族生活和文化的丰富信息。毫无疑问的是,蒙古游牧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亚洲,还深入欧洲。相应的,它也在东西方文明的交互中吸收了二者的精华。
五、《蒙古黄金史》不仅准确地展示了蒙古的地理信息,还包括了今天仍能找到的异邦国家、城镇、湖泊、河流、山脉以及民族等信息。
后世影响
《蒙古黄金史》带有浓厚的喇嘛教色彩。例如第一篇,照例从喇嘛教的一套公式开始,取材于佛教的天地开辟论和印度、西藏神祗的简短历史。他根据巴思八著《彰所知论》的“本地垂迹”说, 把成吉思汗的祖先描写成佛教传说中总”众敬王”的后裔。这种安排和看法,极大影响了后期蒙古史的体例和内容。
作品评价
历史学家拜·劳菲尔教授:趣味浓,特别关于古代神话学,是价值很大的年代记。其文体与《源流》相比,简洁但意义深远,难以理解,语风多变,充满古体的表现。比《
蒙古源流》来说,更是本源的纯粹的形态,保留着许多故事。
历史地理学家布雷持塞纳德:在《
明史》所看到的有关蒙古旅和卫拉特族历史的中国资料以外,还有蒙古固有的年代记《蒙古年代记》(即《蒙古黄金史》—译注。)存在。而且,在该书中,还屡次叙述卫拉特族和东部蒙古的交涉。可是,由于理解困难,众多的人名、地名、事件前后矛盾。多数情况下,每个故事有何目的,是何时代,想确定是困惑的。然而,《蒙古年代记》同中国方面有关蒙古的资料进行比较后,就能看清典据的核心。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东方历史文化伟大的作品,丰富的文学语言和艺术性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意义。
作品争议
成书时间,一说成书于1628—1634年间, 一说1634年成书,更有可能:晚至1634年以后。
版本信息
抄本流传
《蒙古黄金史》,现存蒙古文抄本,1926年发现,全书不分卷,共246页,每面18行,用竹笔抄写。1935年在乌兰巴托分上下册出版,称库伦版。此后陆续出版蒙古文注释本、俄文译注本、汉文译注本等。
在通称为《蒙古黄金史》的编年史中,唯有罗氏《蒙古黄金史》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一本。 该本子于1937 年由蒙古国科学委员会铅印出版,拉铁摩尔教授将其带到了美国,于1952 年由哈佛大学公开出版,方使世界蒙古学者得以利用。但是,该铅印本有很多误排或脱漏之处,作为文本,缺乏可靠性。扎米扬公根据其原抄本所做的抄本,被传到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手中,现收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该抄本比起铅印本错误较少,所以据此能够纠正铅印本中存在的错误。1990 年,蒙古国比拉教授主编出版了《蒙古黄金史》原本的影印本,终使学者们能够看到其原样。此外,乔吉也校注出版了一部《蒙古黄金史》,其底本是哈佛版《蒙古黄金史》。
书名翻译
1936年,札木萨剌诺作《简述古代诸王确立之法律和秩序的黄金史纲之作》。
1978年,比拉释作《记载古代诸王奠定之国家管理简史之黄金史纲》。
1979年,札奇斯钦译作《记载古代蒙古可汗们的源流,并建立国家纲要的黄金史纲》。
译注版本
作者简介
罗卜藏丹津:一位喇嘛学者,有“国师”衔号。关于罗卜藏丹津的生平,文献记载甚少,经过研究家的努力,可以大体确定他的生平活动的某些方面。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 俄国札姆察拉诺指出:“罗卜藏丹津是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的史家, 博学的翻译家”,他除了著述《黄金史》而外,还写过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刊行的蒙文《五台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