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吉·巴文迪(英语:Moungi Bawendi,阿拉伯语:منجي الباوندي),1961年03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突尼斯裔美国化学家,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61年3月15日,蒙吉·巴文迪出生于法国巴黎,此后在法国、突尼斯和美国长大。
1978年,毕业于美国西拉斐特高中(West Lafayette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1982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
198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在贝尔实验室与路易斯·布鲁斯博士进行博士后工作。
199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9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
199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蒙吉·巴文迪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新的纳米晶体和纳米晶体异质结构的组成和形态,以及新的配体,使得纳米晶体可以被纳入混合有机/无机器件或生物系统中。他的研究已经导致了创建“智能”纳米晶体,这些纳米晶体可以感知分析物以报告物种浓度,包括pH值,这对于跟踪内吞途径和肿瘤微环境非常重要。
1993年,蒙吉·巴文迪在高效合成高质量
量子点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巴文迪的团队将能够形成纳米晶体的物质注入一种被加热的特殊溶剂中,并精确控制其中的饱和度,从而生成非常微小的晶体胚。团队再通过对溶剂温度的调整,最终生成了尺寸一致的量子点。这一方法相比以往更简单高效,让更多科研人员有机会探索量子点的特性和潜在应用。
此外,蒙吉·巴文迪还研究了多激子、电荷输运和量子点闪烁的物理机制,并率先将量子点作为萤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和传感。
据2023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网站数据,蒙吉·巴文迪共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
据2023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网站数据,蒙吉·巴文迪共承担项目14项。
人才培养
蒙吉·巴文迪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过“化学科学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Science)”“量子力学导论I(Introductory Quantum Mechanics I)”“热力学与动力学(Thermodynamics & Kinetics)”“生物分子系统的热力学(Thermodynamics Of Biomolecular Systems)”等课程。
据2023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网站数据,蒙吉·巴文迪共指导学生116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蒙吉·巴文迪担任了麻省理工学院有毒化学品委员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能源计划能源研究辅修顾问等职务。
人物评价
蒙吉·巴文迪、
路易斯·布鲁斯和
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做出了贡献。 (诺尔贝评奖委员会评)
蒙吉·巴文迪是量子点开发的领军人物(a lea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ny particles known as quantum dots)。(麻省理工学院评)
蒙吉·巴文迪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表达意见一语中的。教授待人非常和善,谦逊到丝毫没有大教授的威严。就算是普通的研究人员或刚入门的学生,他也很有耐心倾听和交流,让人如沐春风。(南京大学教授邓正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