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年,纸本,纵22.7厘米,横1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仙游人,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兴化仙游(今属
福建)人。先世居仙游,后迁至莆田城南门外。天圣八年(1030)
进士,官至
端明殿学士。曾任
谏官一年多,直声震于天下。尝知福州、泉州,有惠政。卒谥忠惠。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