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庙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下辖镇
蒲庙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下辖镇;蒲庙镇地处邕宁区北部,东接刘圩镇,南连那楼镇,西邻良庆区良庆镇,北靠邕江与青秀区接壤。为区人民政府驻地。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4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260.7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户籍总人口154935人。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蒲津乡,属南宁府宣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称邕宁县蒲津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蒲津乡改为蒲津,属八尺区。
1950年6月,蒲津镇改蒲津乡,属邕宁县第三区。同年8月,邕宁县迁治蒲庙,属南宁专区。
1951年3月,蒲津乡改属邕宁县第三区属第一区。同年8月,邕宁县迁治今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
1952年8月11日,邕宁县改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宾阳专区。
1953年1月,邕宁县又复迁治蒲庙。
1955年8月,设蒲庙区。
1956年3月2日,邕宁县改隶桂西僮族自治州;次年12月20日,邕宁县改属邕宁专区。
1958年2月,蒲庙区改为蒲庙乡。同年8月,蒲庙乡与新江、那秀乡合并设星火公社。11月14日,邕宁县改属南宁专区。
1959年4月,星火公社改为蒲庙公社。
1961年5月,蒲庙公社改为蒲庙区。
1968年12月,蒲庙区撤改为蒲庙公社。
1971年,邕宁县改属南宁地区。
1980年1月,蒲庙公社析置蒲庙镇。
1983年10月8日,邕宁县改隶南宁市。
1984年9月,蒲庙公社改为蒲庙乡。
1987年10月,蒲庙乡撤销并入蒲庙镇。
2004年9月,蒲庙镇改隶南宁市邕宁区。
行政区划
1989年,设19个村公所、3个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蒲庙镇辖蒲津、红星、新兴、那元4个居民委员会,龙岗、和合、梁村、孟莲、光和、新新、新生、州同、张村、仁福、广良、良信、良勇、联团、那路、华康公曹17村民委员会;下设289个居民小组,791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汉林街。
截至2020年12月,蒲庙镇辖红星社区、蒲津社区、那元社区、新兴社区、五合华侨社区、龙茂社区、永福社区、江湾社区、灵龟社区、新坡湖社区、龙象社区11个社区,龙岗村、新生村、孟莲村、联团村、州同村、张村村、良勇村、和合村、仁福村、光和村、良信村、那路村、华康村、梁村村、广良村、公曹村、新新村1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蒲庙镇地处邕宁区北部,东接刘圩镇,南连那楼镇,西邻良庆区良庆镇,北靠邕江与青秀区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4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260.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蒲庙镇地形以小平原、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张村十二顶(同徐岭),海拔255.6米;最低点位于五合华侨林场,海拔68.6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多年平均气温21.9℃,1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0.9℃(1975年12月14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9.6℃(199年8月23日)。生长期年平均350天,无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长366天,最短359天。年平均降雨量1244.6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869.7毫米(2001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787毫米(1989年)。
水文
蒲庙镇境内河流主要是邕江及其支流八尺江等,属西江水系。
自然灾害
蒲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7月,受3、4号台风袭击,连降暴雨,遭遇洪涝灾害,洪水水位高达74.125米。超出警戒水位线9.125米。全镇16个村受淹,288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9101万元。
自然资源
蒲庙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等矿产。
人口
2011年末,蒲庙镇辖区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6万人,城镇化率29.9%。总人口中,男性7.55万人,占55.5%;女性6.05万人,占44.5%;14岁以下16368人,占12.3%;15~64岁95480人,占71.5%;65岁以上24552人,占16.2%。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9.75万人,占71.7%;另有汉、瑶、苗等19个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4.63%,人口死亡率3.76%,人口自然增长率10.87%。总面积236.6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75人。
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户籍总人口154935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有工业企业410个,其中规模以上24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1个。
第一产业
截至2017年12月,蒲庙镇农业耕地面积10.97万亩,人均1.2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5%。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884吨,人均280千克,其中水稻2671吨,玉米580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桑蚕及蔬菜、水果等。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3533吨;瓜类种植2.05万亩产量39520吨;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含复种),产量85781吨;甘蔗种植面积0.65万亩,产量38173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5.4万头,出栏7.57万头,猪肉5785吨;牛年末存栏1.9万头,出栏0.67万头;家禽年末存栏165万羽,上市家禽512.2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5260吨,比上年增长8.5%。渔业以罗非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水面3970平方千米,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4710吨,其中罗非鱼产量2100吨,占44.6%。特色水产养殖有黄颡鱼、桂花鱼、塘角鱼、龟鳖等,其中黄颡鱼50吨、桂花鱼15吨。
第二产业
2011年,蒲庙镇工业总产值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145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3251万元,比上年增长61.3%。
第三产业
2011年,蒲庙镇城乡集贸市场3个。
交通运输
湘桂铁路从蒲庙镇过境。102省道横穿中部,桂海高速、邕钦、邕灵公路纵贯辖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蒲庙镇小学18所,在校生6103人,专任教师3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1所,专任教师3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艺术
2011年末,蒲庙镇文化广播电视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7个;各类图书室17个,藏书2.1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30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那路骆越艺术团。举办的文化节为蒲庙开圩节。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体育事业
2011年末,蒲庙镇有学校体育场17个。4个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蒲庙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门诊部(所)17个;床位1620张。专业卫生人员833名。17个村共有8.601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9%。
社会保障
2011年,蒲庙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56户,人数5928人次,支出56.7万元;医疗救助187人次,发放救助金额69.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49人次,共支出7.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0户,人数1750人,支出160万元,月人均76.19元,比上年增长0.9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16张。五保村6个,床位6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6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蒲庙镇邮政局1处,代办所3处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16个;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电话普及率38.5%;移动电话用户8.4万户;互联网用户1.3万户。
历史文化
其地历史上有“亚婆庙”,谐音“蒲庙”得名。
参考资料
蒲庙镇.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4: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