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河
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南河的支流
蒲江河,又名蒲江,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南河的支流。古以沿岸产蒲蔺(席草)而得名。发源于总岗山——丹棱县新场(今名王场)土地坳之杨山。流经丹棱县、名山区蒲江县邛崃市(原邛崃县),在两河口汇南河,继流至新津区武阳镇南、通济堰下,注入岷江。全流程62公里,全流域面积462.8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蒲江河,发源于丹棱县新场(又名王场)总岗山土地坳之杨山。此水经名山县小海子、吴岗,绕中峰寺,北东流至中坝,纳观音堂水(观音堂古称康乐场,水有两源:一出丹棱老毛沟;一出境内灯草沟)。再北东流至两合水,纳名山县干木沟水(源出名山县月儿岗分水岭)。在两合水入境后称蒲江河。境内,沿流路接纳源出长秋山、小五面山诸山溪水,北东流至五星乡上场口汇临溪河,折东流至刘码头出县境。复转北东流至邛崃县两河口汇南河,继流至新津区武阳镇南、通济堰下,注入岷江。全流程62公里,全流域面积462.8平方公里(《邛崃县志》称836.6平方公里)。
蒲江县境内流程4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流经成佳、朝阳、霖雨、光明、西南、鹤山、东北、天华、寿民、插旗、寿安、五星等镇、乡、村。
邛崃境内河长4.3公里,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过境段河道较直,水流平缓,两岸冲刷不大。惟回龙场位置较低,汛期易受其灾。蒲江河对邛崃无灌溉之益,历史上有水运之利。1962年前,船筏可通蒲江县城。回龙场曾是船筏密集、商业繁茂的水运码头。后被陆运所代。
河道特征
蒲江河,河宽水清,古往今来有灌溉之益,兼有筏楫之利(筏运直至解放初期方停)。唯因流路处青衣江大暴雨区边缘,汛期山洪暴涨,洪峰经峡谷涌入平坝,剧烈冲刷两岸,导致沿流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弯与沙滩。而沿流有浆砌石之河堰14道,有增河床淤积,而致河床比降减小,不利排洪。该河与南河汇水后,河床比降减至0.33‰,流速平缓,排洪不畅,酿成洪水顶托,而使接近汇水地之五星、松华、寿安、插旗等乡镇沿河一带遭受水患。1978年以来,按照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关于蒲江河、临溪河规划意见之防洪标准,已重点整治20处,长7.99公里(其中,左岸13处,4.8公里)。
蒲江河在两合水至霖雨场段,穿行于深丘峡谷之中,曲流急湍,河床比降大,长滩(已建长滩水库)为7.81‰,霖雨场为6.65‰。霖雨场以下盘旋于平坝,河床比降减小,西南乡为5.22‰,鹤山镇为4.70‰,天华乡为4.40‰,寿民乡为3.91‰,寿安镇为3.58‰,五星乡为3.48‰。河流在五星乡段,多年平均流量14.6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13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3331.0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洪峰后,实际洪峰流量3085.5立方米/秒。
水文特征
蒲江河,河宽水清,古往今来有灌溉之益,兼有筏楫之利(筏运直至解放初期方停)。唯因流路处青衣江大暴雨区边缘,汛期山洪暴涨,洪峰经峡谷涌入平坝,剧烈冲刷两岸,导致沿流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湾与沙滩。而沿流有浆砌石之河堰14道,有增河床淤积,而致河床比降减小,不利排洪。
蒲江河河流在五星乡段,多年平均流量14.6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13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3331.0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洪峰后,实际洪峰流量3085.5立方米/秒。
该河与南河汇水后,河床比降减至0.33‰,流速平缓,排洪不畅,酿成洪水顶托,而使接近汇水地之五星、松华、寿安、插旗等乡镇沿河一带遭受水患。
主要支流
临溪河,一名铁溪河,古以溪旁山中有铁矿而得名。清乾隆《县志》:“唐志:临溪县有铁官,盖溪旁山中旧产铁也。”临溪河上游段称百丈河,发源于名山县万古乡锦风山之石桥河。此水经杨家坝入红光水库,过葫芦林入百丈水库。水库分水闸主流绕百丈场,北流至茅河场,纳黑石河水(源出名山县月儿岗),北东流至郭河坝入境后,称临溪河。境内,穿越于大、小五面山之间,接纳诸山溪流,于五星乡上场口汇入蒲江河。全流程76.7公里,全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境内流程38.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流经甘溪、大塘、复兴、西崃、敦厚、松华、寿安、五星等2镇、6乡。
临溪河在境内上游段河床比降大,郭河坝为5.62‰,东岳庙至复兴场为5.18‰;中下游段减小,西崃场为4.34‰,敦厚场为4.05‰,雷河桥为3.75‰。河流在雷河桥段,多年平均流量6.59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2.08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1319.6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后,实际洪峰流量1219.3立方米/秒。
两合水(两河水),又名深沟河,源出解放乡之月儿岗,纳甘木沟和小海子水后,沿红星乡深沟子,经合江场东流至名、蒲交界处,注入蒲江县长滩水库。全长16.2公里,其中县境内12.5公里,流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县外35平方公里。
航道航运
蒲江河蒲江县段,旱季水深约0.5米,河宽20米;洪水季节水深5米,河宽40米。建国前,蒲江河从霖雨场至新津区城,可通航吃水浅、载重1.5吨的3节楠竹筏,航程57公里(县境内35公里),是县输出、输入大宗物资的通道。建国后,1950年代蒲江河仍为县内运输物资出入的主要通道。后随着公路的修建和陆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加之河道逐年淤塞,1965年后,蒲江河已不通航。
蒲江河在邛崃市(原邛崃县)境内,经回龙、狮子口至两河口与小南河合流,长8公里,可行6吨木船,民国时期为邛蒲之间主要航道。建国后,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该航道运输量减少。60年代末,新蒲公路全线贯通,水运遂停。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蒲江河在回龙场大桥下部,由该乡投劳修筑护岸工程一处,长约100米。境内各河经过治理的河段,在抗御洪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发展生产方面效果显著。牟礼乡董河心的沙砾滩已变成农耕地。冉义乡的王河坝、八卦桥旧弯拐建成了养渔场。桑园乡大桥上下、叶河坝、黑虎滩等成为社队企业的生产基地。
蓄水工程
长滩水库,1977至1984年建成了,位于蒲江县原霖雨乡的该库处于蒲江河干流上,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县组织工程指挥部施工。水库坝址呈V形,为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坝高42.5米。溢流堰设在拱坝中部,对称5孔,电动弧形闸门控制。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23平方公里,水面面积3360亩,总库容2500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了蒲江河两岸6万余亩农田的灌溉状况。
石象水库,1965至1971年,于蒲江县原霖雨乡石象寺,建成坝高25米、浆砌条石单曲拱坝的石象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560亩,总库容145万立方米。并利用水库放空底孔,修建装机容量50千瓦发电站1座,多年平均发电量8.36万千瓦·时。1972至1976年,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县成立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位于霖雨公社小河子黄泥滩的朝阳水库建成。该库为浆砌条石双曲拱坝,坝高38.4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80亩,总库容760万立方米,控灌蒲江河两岸农田6.2万亩。并利用水库放空底孔,修建装机容量2×100千瓦电站1座,年发电量39至57万千瓦·时。
百丈水库,位于支流临溪河上源,蒲江县与名山、邛崃于1957至1958年,在名山县百丈乡以西1.7公里处,修建了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百丈水库。该库坝长507米、坝高28米,为均质重力土坝,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8平方公里。
红光水库,位于名山区万古乡高山坡村沈家槽临溪河上源。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填筑大坝。1960年春因民工口粮不足被迫停工。1963年对加固大坝,至1967年春,原设计大坝高21米,库容808.5万立方米,实际完成坝高16米,库容300万立方米。左右干渠全长23.5公里,灌溉新店、红光、百丈、万古、中峰5个乡的18个村的农田11788亩。1985年10月,开辟为风景旅游区,更名“清漪湖”。
小海子水库,位于名山区马岭乡天目村两合水上游。1968年施工,1975年竣工。水库最大坝高27米,坝长110米。干渠长4公里,穿隧洞两座共长800米,分支渠3条长10公里,灌溉马岭、双河、联江三个乡的农田4289亩,是玉溪河引水工程之外的独立小型水利工程。
水电工程
百丈水库电站,系玉溪河灌溉工程主干渠上的配套电站,隶属于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管理局,电站主要利用百丈水库蓄水落差,结合灌溉供水及水库下泄洪水的部分水量发电,电站服从水库灌溉及防洪调度。地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安桥村。电站于1992年建成,装机容量2×1.1兆瓦。2016年增效扩容改造完成后更换2台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主变、其他电气设备、全站的保护监控系统,装机容量2×1.4兆瓦,设计水头19米,设计流量17.64立方米/秒,有一回35kV线路(1.5公里)与名山区电网坝油赵支线连接。
长滩水库修建有坝后式发电站两座,装机总容量1×250+2×500千瓦,年发电量400至500万千瓦·时。
引水堰坝
建设堰,于1955年建成,渠首位于西南乡(今光明乡)金花村,蒲江河之右岸。渠长5公里,灌溉现光明乡金花、东北乡飞龙、齐心、飞虎4个村3466亩农田。团结堰为蒲江、邛崃两县合建,于1963年建成,渠首位于临溪河之左岸,今甘溪乡金山村境内。干渠长20公里,支渠长50公里,斗渠长60公里,灌溉县内甘溪、大塘、复兴、西崃、敦厚、友爱、五星等公社,及邛崃县卧龙、南河、宝林公社农田。1978年扩建后,干渠延伸至34公里,作为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的配套设施之一,县境有效灌溉面积共2.57万亩。
张公堰,为旧时县内大堰之一,渠首位于东北乡飞龙村,蒲江河之右岸,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张应曾所开。“架石为枧,以接蔡堰之水,因穿大河之水于小河,与长坝、盐井诸沟会合”,顺流而下,水分8堰,时称“张公八堰”。1960年改建小沙堰,取水于小河,并入张公堰,8堰扩大为9堰,灌溉东北、中兴、青龙、和平、高河、寿安等社镇农田。1971至1984年,蒲江河上游建成石象、朝阳、长滩等水库后,张公堰与蒲江河其他各堰合并为蒲江河灌区,水源充足,灌区内6万余亩农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标准。
纸房堰,亦为旧时县内大堰之一,水分木堰、金堰,渠首位于松华乡松花村,临溪河之左岸。渠长12公里,灌溉松花乡松花、华峰、马南及五星乡五会、金橙、高河、犀羊等7个村和邛崃战斗、回龙等乡部分农田。建国后,逐年改建整治,提高灌溉效益,旱涝保收面积逐年扩大,全县1963年达1.21万亩,1982年达到1.28万亩。
百丈左干渠,系原百丈水库的分水渠道,现为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的配套支渠。邛崃处尾水段,临济、石头两乡受益,灌面0.41万亩。
团结堰支渠,于1960年兴建,从临溪河引水,渠首在蒲江县甘溪公社郭河坝。经扩建,现为玉溪河引水工程的配套支渠。在卧龙乡茶林山分邛崃、蒲江两沟。邛蛛分沟合五面山支渠,灌溉石头、卧龙、南河、宝林、新安、战斗等乡农田共8.48万亩。
灌区
蒲江河蓄、引、提水灌区,引水自蒲江河。蒲江河从丹棱入县西南境后,经长滩水眸东流至韩大桥,汇支流上朝阳水库之水,东流经霖雨、西南、光明乡至鹤山镇南郊踏水桥,又汇石象、妙音水库之水,再东流经东北、天华、寿民、插旗、寿安、五星诸乡出县境。从霖雨乡起,沿河分水入落火、同心、花通、龙车、建设、拦江、蔡堰、张公(张公堰再分水为小沙、孙堰、黄龙、黑石、新开、朱木、两名、瓦窑,长春等9堰)、黄沙、白马、金斗(含济公)、扬波、板堰、黄公等14堰(未含张公堰内9堰),并与净音寺、方沟、石牯牛、宋大堰4座水库和37座电力提灌站(电动机39台、275千瓦)相连接,灌溉蒲江河沿岸10个乡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灌区内蓄、引、提水相结合,水量充足,为县内主要早涝保收地区。
河道治理
临溪河素未疏浚,古今只具灌溉之利。而河流病害则酷似蒲江河,不仅沿流路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弯、砂滩;且沿流固定或非固定之河堰多达45道,导致河床日益淤积,比降减小,排洪不畅。1978年以来,按照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关于蒲江河、临溪河规划意见之防洪标准,已重点整治14处,长3.49公里(其中,左岸5处,长0.8公里)。
2014年2月,蒲江县城区蒲江河和西来镇蒲江河支流临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综合治理河长6公里,其中蒲江河3.5公里,临溪河2.5公里;新建堤防5.67公里,其中蒲江河3.24公里,临溪河2.43公里(左岸1.27公里,右岸1.16公里);河道清淤疏浚5公里,其中蒲江河3.5公里,临溪河1.5公里。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旅.蒲江县公众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20:35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