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雀舌
四川省蒲江县特产茶叶
蒲江雀舌,四川省蒲江县特产茶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这一重要的茶叶生产带,自然条件优越,种茶、加工茶历史悠久,所产茶采用茶树嫩茶加工,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很细小,称为雀舌。这种雀舌茶叶因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品质上乘,香高味爽。曾连续三届获得“中茶杯”一等奖,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产地环境
蒲江县独特温暖气候使蒲江雀舌成为“早市名茶”。蒲江气候特征为:常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4℃,10℃以上年积温5119℃,无霜期302天),日照少(≤1122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1280毫米),浅丘山(海拔550—630米),早春有效积温高。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蒲江为全中国闻名的商品性“早市名茶”最适产区,同时也奠定了“蒲江雀舌”的品质特色及商品优势,“蒲江雀舌”茶分别比“蒙顶名茶”、“龙井”和“碧螺春”早上市10—15天和20—35天。
良好土质奠定了蒲江雀舌优越自然品质。蒲江土质的宜茶性强,以黄紫壤为主,保水透气,土壤结构好,矿物质丰富,酸碱度适宜(pH=4.5—6.5),腐殖质层达15厘米,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5g/kg,有效氮含量≥120mg/kg,有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磷含量≥20mg/kg,微量元素镁、锌等含量丰富。以上良好土壤条件奠定了鲜茶叶具有持嫩性强、香味物质丰富的优良品质,对蒲江雀舌香气馥郁高长、汤色碧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等独特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良好栽培规范确保了蒲江雀舌的质量安全。蒲江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II级标准,茶园远离都市,无任何污染。茶园地貌特征为浅丘、低山,森林覆盖率达49.16%,生态条件优越。蒲江地势差异明显,林茶交替,形成了对病虫害的“生态阻隔”。茶园集中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茶园生物防治、绿色栽培和统一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了蒲江雀舌的质量安全。总之,独特地域条件造就蒲江雀舌质量特色。
(蒲江茶叶种植基地图集)
制作工艺
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蒲江雀舌传统制法为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逐步探索开展了部分工序的机械化加工,实现了机械加工和关键工序人工作业相结合的独特加工工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质量更加稳定,同时,传承手工提香技法、手工精制技法,确保其独特的品质特征不变。
(蒲江雀舌茶叶加工场景图集)
历史沿革
蒲江县始建于公元554年,古属“临邛”管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汉晋时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其中“雀舌”茶早在唐代,即名扬四海。
陆羽(公元733-804年)撰写的《茶经》记载:“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等号”。“临邛数邑”即指临邛郡管辖的临邛(邛崃市)、蒲江、大邑等县。
“火前”茶,指在清明节前两天的寒食节(禁止用火)之前采摘的嫩茶,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很细小,称为雀舌。“蒲江雀舌”便由此而得名。这种雀舌茶叶因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品质上乘,香高味爽,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称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曾游历成都等地,喜爱雀舌茶,经常“添炉烹雀舌”。《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从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他喜爱的是形如鹰嘴的雀舌茶。
唐代诗人郑谷,《崃中尝茶》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五代时,前蜀翰林学士毛文锡著有《茶谱》:“雀舌,…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散茶之最上也。”
据记载,蒲江雀舌早在宋代就开始入贡,主要产于白鹤寺及大塘铺一带。(《巴蜀文化》329页)(白鹤寺位于蒲江县城北、大塘铺即大塘镇),相传南宋学者魏了翁入朝为官,喜爱蒲江雀舌茶,此后蒲江雀舌选为贡茶。他所著的《邛州先茶记》后被载入《中国茶经》,特别赞美蒲江雀舌茶。
公元1736年-1796年的乾隆年间编撰的《蒲江旧志》,在其卷一物产篇记载了蒲江出产蒲江雀舌,其中写到“蒲江雀舌,春取茶芽如雀舌所造”。
清代,蒲江雀舌产销两旺,品质提高,据记载,“蒲江吡邻蒙顶、东南诸山茶产亦亚之”。其采于春日:雀舌,俗称细毛尖,味甚细、味甘芳,煎如碧乳(光绪《蒲江县乡土志》)。
民国时,有34家茶厂产“蒲江雀舌”,其中陈家营(即成佳镇)17家,大塘铺13家,寿安3家,西来1家。
新中国成立后,蒲江茶业得到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名优茶市场需求扩大,蒲江雀舌产销两旺,并成为四川名茶,进入21世纪,“蒲江雀舌”实现清洁化流水线,规模化生产,质量更加稳定,市场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蒲江雀舌茶叶贸易)
品质荣誉
“蒲江雀舌”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其外形“芽头饱满匀整,外形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翠绿光润;其内质,香气馥郁高长”。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嫩绿明亮,为茶中珍品。
随着“蒲江雀舌”的品质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到2009年,形成了“绿昌茗牌”、“嘉竹牌”、“了翁牌”、“蜀涛牌”、“绿典牌”、“朝阳湖牌”、“潘沟绿茗牌”、“绿雨春牌”等系列知名品牌。其中2个茶叶产品获得了四川名牌产品称号,6个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绿昌茗牌”茶叶还获得了四川十大名茶和省著名商标称号。“蒲江雀舌”连续三届获得“中茶杯”一等奖,2008年10月,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成都市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茶叶产品。
2009年12月,“蒲江雀舌”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2010年,“蒲江雀舌”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蒲江雀舌”品牌价值达9.12亿元。
(蒲江雀舌成品茶及冲泡效果)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7月20日,蒲江雀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生产情况
21世纪初始,蒲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茶产业强县”和“成都市茶叶产业牵头县”,在“2010首届中国采茶节”上,蒲江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乡”荣誉称号。
蒲江县位于川西60万亩茶叶基地的核心区域,2012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面积12万亩,2011年产茶1.2万吨,茶叶产值8.5亿元。
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蒲江在中国首创了“茶园托管经营”模式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托管经营模式就是以农民专合组织为主成立茶园托管公司,茶农将自己的茶园交由托管公司管理,托管公司按加工企业生产要求实施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好投入品管理和技术规范问题。统防统治管理模式就是以建立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为核心,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采用“三优两免一补一返”(即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免费技术培训、免费病虫害防治)等激励措施与茶农建立合作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产业化经营方面,到2012年,蒲江茶叶拥有加工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拥有茶叶蒸青生产线4条,名优茶生产线5条,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加工茶叶能力2万吨。全县茶叶行业协会2个,茶叶专合组织16家。蒲江通过整合茶叶加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使生产原料配置更加优化。并通过金融、土地、项目、品牌等资源的整合,不断改进茶叶加工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签约基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茶叶加工业集约集群发展。同时,积极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引进世界一流的茶叶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能力。绿昌茗、嘉竹、蜀涛、了翁等几大茶叶龙头企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蒲江县按照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要求,依托蒲江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以成佳镇为中心,总面积10平方公里,以生态茶园观光、茶事活动体验、乡村美食品尝、现代农庄经营、茶文化感受等内容为主的川西茶文化旅游区。通过实施川西南茶叶交易中心项目,到2012年首期建成100亩集茶叶交易、涉茶产品展示、质量检测检验、流通信息共享、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市场。同时,蒲江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建设“蒲江雀舌”茶文化观光休闲区。大力发展以茶园休闲观光、体验农事为主题的生态茶园和乡村酒店,发展特色餐饮农家乐,通过引会办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提升蒲江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一年一度的“中国采茶节”、“蒲江雀舌”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集产业交流、专业论坛、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等内容为一体,吸引国内外和周边城市居民观光旅游,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旅游规模。
(四川蒲江“2010首届中国采茶节”图集)
(“蒲江雀舌”形象代表选拔赛图集)
地理标志
基本信息
专用标志使用
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蒲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质量技术要求
(一)茶树品种。
选用福选九号、名山白毫(131)等中小叶无性系良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550m至630m,土壤pH在4.5至6.5之间,有效土层大于60cm,在0cm至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0%,地下水位100cm以上。
(三)栽培管理。
1、育苗:茶苗采用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种苗选用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1足龄茶苗。
2、种植规格:双行条植,每667㎡(亩)≤7000株。
3、茶树修剪:新建的幼龄茶园采用三次定型修剪,投产茶园采用轻、深修剪及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4、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基肥每年每667㎡(亩)≥300公斤;追肥每年不少于3次,每667㎡(亩)≥100公斤。
5、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要求。
1、采摘时间:每年早春,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时,即可开园采摘。采摘到谷雨时结束。
2、采摘标准:鲜嫩单芽。
3、采摘方法:手工提采。
4、采摘要求:不采雨水露水芽叶、紫色芽叶、病虫芽叶,不带鱼叶、鳞片。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摊凉→人工辉锅→摊凉→人工提香→摊凉→精制整形→包装入库。
2、工艺要求:
(1)摊放:摊放厚度为3至5cm,摊放时间4至8小时。
(2)杀青:杀青温度100℃至120℃,杀青时间1至2分钟,杀青叶含水分60%至65%为宜。
(3)摊凉:薄摊自然冷却或鼓风摊凉。
(4)理条造形:锅温90℃至110℃,理条造形至茶叶含水12%至15%时出锅摊凉。
(5)人工辉锅:锅温80℃至90℃,以抓、磨、挥、带、抖等手法相结合,待茶叶水分降至7%至8%时出锅摊凉。
(6)人工提香:锅温100℃至110℃,手工炒至茶叶成翠绿色,手捏茶叶可成粉末时便取出摊凉。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芽头匀整,外形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绿润;香气清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整。
2、理化特征:水分≤7.0%,总灰份≤6.0%,水浸出物≥35.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名片图来源)
参考资料
蒲江雀舌的制作.中国制造网 内贸站.
绿色蒲江 美丽茶乡.网易.2009-06-18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5:16
目录
概述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