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湾村
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下辖村
蒲湾村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西郊,琅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西南6.2公里,东靠杨家洼湾,西靠陈家贡湾,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7.09亩。
简介
蒲湾村由小蒲湾、大蒲湾、长地爿、天打岩、小茶湾、乐家塘、大茶湾、墩头8个自然村组成。古时为山湾海涂,涂上长满蒲草,村由此得名。村民大多在清初从河南、宁波镇海、姜山等地移入,最早迁来居民至今约300余年历史。
50年代初属定海县舵岙乡。1953年属普陀县蒲湾乡。1956年为蒲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蒲湾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蒲湾村,属沈家门镇。村南是全国著名的沈家门渔港。杭州至沈家门的329国道贯穿全境。境内有市、区属企事业单位50余家。1992年,全村653户、1233人。村民以方、陈、施、朱、张、梅、庄、郭等姓为主。
据传,清初王、刘、李、张等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此地有湾,蒲草茂盛,故名蒲湾。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城》称蒲湾。该村现有居民222户,人口756人,以张姓、刘姓居民较多,李姓、王姓居民较少。
蒲湾村地处丘岭,农渔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
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有群众渔港一处,村民主要从事海产品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鱼。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29.01万元。农民人均纯上入5837元。
蔬菜基地
蒲湾人沿山居住。古时山下系海涂,清时在海涂上先后筑起茶湾塘、大茶湾塘、小茶湾塘和墩头塘,耕地面积不断扩展,从此向南分里塘畈、中塘畈、外塘畈,民国时期土地面积800余亩。1955年时,有水稻田736亩,山地392亩,平均每人土地1.5亩。1958年始,为满足沈家门镇上居民吃菜,部分水稻田改种蔬菜。至1964年有蔬菜田180余亩,大队成立蔬菜专业队。1980年起从无锡引进茭白,崇明引进大白菜,宁波引进蘑菇等蔬菜品种。后又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最多时达380亩,成为沈家门镇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从1958年起每年向城镇提供蔬菜数百吨至数千吨,丰富了沈家门居民的蔬菜供应。
村为扶持蔬菜生产的发展,1980~1992年间,从企业收入中用于补贴菜农,改善蔬菜基础设施的资金达52万多元。1985年,全村尚有蔬菜种植面积220亩。后由于沈家门街区建设的发展,329国道建设等土地征用,耕地逐年减少,至1992年尚存蔬菜地85亩。1992年,全村农业总收入为10万元,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
工业经济
蒲湾人世代以农为生。1976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200元;600多个劳动力整年困在300亩的耕地上。80年代初期,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发挥富余劳力优势,发展村办企业,从此出现了新转机。1980年,村里拍卖两艘破旧运输船,从宁波换回5辆旧三轮机动车,成立运输队,在渔港公路上跑运输,一年获净利2万元,还培养了5名汽车驾驶员。第二年,增添3辆大卡车。1981年,用40万元资金,在村南的渔港边建成400吨级的货运码头。几年来,运输装卸队不仅收回当年的投资,还年获利20多万元。1983年又办起食品饮料厂,开发出猕猴桃饮料、椰子汁、汽水、港式面包、各式棒冰、立体生肖蛋糕等10多种饮料食品,年创利近10万元。1984年建的纸箱厂,1991年又投资150万元,引进单面机瓦楞生产流水线,优化结构,完善设施,被省商检局、省包装公司联合定为全省唯一定点生产出口商品纸箱的村办企业。1989年办起彩印厂。1992年建立普陀南海实业公司、中外合资全立拆车有限公司。企业产值年年增加:1985年产值255万元,1988年405万元,1990年493万元,1992年826万元。企业利润1992年达到百万元,与1985年比增加5倍多。劳均收入从1979年的500元增至1992年的4000元。集体固定资产从1979年23万元增至1992年的1000万元。村级经济既无外债,又不用银行贷款,走向良性循环,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道路。村民生活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有很大改善,1979年前住的是低矮平屋,如今户户都盖起2~3层高的楼房,水电、卫生等设施齐全,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等高档电器进入每个家庭。
精神文明
随着经济的富裕,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发展。1985年,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的倡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带头做文明村民,为群众树立榜样。这一倡议成为党员、干部行动准则。全村24名党员中,先后有11名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生产)者。1980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村长的徐国全,年年被评为区(县)、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1987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1986年后连续7年被评为市、区级先进党支部。
福利事业
蒲湾村每年都要开干部交心会、军民联欢会、先进工作(生产)者茶话会、企业及农业生产经验交流会和村民运动会等,增强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提高村民的素质。
1980年起,开展五好家庭评比,对评上的五好家庭户,进行奖励。
1983年,村相继开办初中文化补习班,企业技术、植保知识培育班,举办党团知识、政策法规等智力竞赛。
增添文化设施,购置2500余册图书和娱乐活动器具,开设阅览、台球、乒乓、电视录像等活动室,活跃群众的业余生活。
相继成立治保调解组织、民意委员会、帮教小组、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组织等。近10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计划生育率达100%。基本杜绝赌博、迷信和婚丧大操大办现象。
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每人每年享受集体开支的医疗费36元,对重病者再给适当补贴。对青年人结婚举行集体婚礼,安置老弱病残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工作。
实行退休制度,老年人享受养老金,还为退休村民积累保险基金13万元。1989年起,每年组织老年人去外地风景区旅游,费用由集体开支。村民亡故,由村负责火化费用等。
村庄荣誉
蒲湾村,成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文明村,从1987年以来,连续3次被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是普陀区唯一连续6年保持省级文明村称号的单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30 16:5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