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
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排水问题。
形式分类
根据其地形和土质条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为开敝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按形状特点又可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因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砖池、浆砌石池、混凝土池等。蓄水池布置原则和水窖基本相同。
开敞式圆形蓄水池:池体由池底和池墙2部分组成,池底经原状土夯实后,用水泥砂浆砌石平铺,再在其上浇筑混凝土。池墙有浆砌石、砌砖和混凝土3种形式可根据当地建筑材料选用。结构特点:受力条件好相对封闭式蓄水池其单位投资较小;因不设顶盖而易于建造成较大容量的池子。
开敞式矩形蓄水池:这种形式的蓄水池依其用料不同可分为砖砌式、浆砌石式和混凝土式3种。其池体组成、附属设施配置和墙体结构与圆形水池相同。它的结构特点是受力条件不如圆形的好,尤其拐角的地方是薄弱处,需做加固与防渗处,特别是要注意防止重量较大的侧墙与相对单薄的池底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导致断裂。
封闭式图形蓄水池:这种形式相当于在开敞式圆形蓄水池之上加设顶盖,以起保温和防蒸发作用。为减轻荷重和节省投资,顶盖宜采用薄壳型混凝土拱板或肋拱板,池体应尽可能地布设在地面以下,以减少池墙的厚度和工程量。
封闭式矩形蓄水池:这种形式相当于在开敞式矩形蓄水池之上加一顶盖。顶盖多采用混凝土空心板或肋拱板空心板之上依当地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设置一定厚度的保温层和覆盖层。这种矩形池相对于封闭式圆形池的最大优点就是适应性强,一般可以根据地形和蓄水量的要求选取不同的规格尺寸,从而使蓄水量的变幅较大。
水池设计
选址原则
蓄水池应建于高程350~700m;居住相对集中、用水困难的自然村;有自然来水(天然降雨)面积并可修建引水沟;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山洼能自流灌溉;要求地层致密坚实、不漏水;避开污染源;切忌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上建池。
容积确定
(1)饮用水池容积的确定
根据径流情况采用日调节方式确定,满足: 式中,V为饮用水池容积;N为确定的需水人数;T为用水定额。
(2)灌溉水池容量确定
有条件的尽可能按抗旱天数法确定,一般地区按灌溉定额确定,满足:
式中,V为水池容量;q为日需水量;n为灌溉周期(5~7d);m为灌溉面积;k为水利用系数,取0.85。
池体设计
池体由四部分构成:①池身。一般用砖、条石 、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水泥砂浆抹面而成。壁厚0.25m,衬砌材料为M7.5水泥砂浆,表层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最后加盖,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沟。②泄水口。设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③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应高于地面0.25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内,一般用砖、条石 、混凝土预制块浆砌而成。④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匀,浇筑用机械振捣,做到密实平整,厚度0.1~0.2m,表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在池底浇筑的同时应砌侧墙基础砖,以使侧墙基础与池底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为便于水池清洗和维修,在底部设一根直径0.1m的放空管。
配套设施
(1)引水沟(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形条件一般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引水沟最好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
(2)沉沙池。为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积,减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积在沉沙池内,同时亦便于清出。
(3)拦污栅。在沉沙池、过滤池的水流入口处均应设置拦污栅,以拦截汇流中挟带的枯枝残叶、杂草等污物。
(4)进水管(渠)。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水流平顺入渠,体型简单;②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③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前设置渐变段,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大于等于2倍堰前水深;④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大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间宜有长度大于等于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
(5)护拦。主要为防止人畜进入、保护人畜和工程安全,总体高度≥0.7m,底部实墙高度0.2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12:50
目录
概述
形式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