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
旋花科番薯属一种植物
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 in Forssk. & Niebuhr),是旋花科番薯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圆,中空,无毛;叶片形状、大小有变化,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纤细,无毛或散生柔毛,具1-3(-5)朵花,苞片小鳞片状,萼片卵形,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蒴果卵球形至球形,无毛;种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时无毛。
历史记载
蕹菜在《南方草木状》中有记载,云:“蕹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则如萍根浮于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本草拾遗》云:“蕹菜岭南种之,蔓生,开白花,堪茹。”上述生长环境与今蕹菜完全一致。
形态特征
蕹菜为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漂浮于水。
茎叶
茎圆柱形,有节,节间中空,节上生根,无毛。叶片形状、大小有变化,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7厘米,宽0.9-8.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偶尔截形,全缘或波状,或有时基部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或偶有稀疏柔毛;叶柄长3-14厘米,无毛。
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9厘米,基部被柔毛,向上无毛,具1-3(-5)朵花;苞片小鳞片状,长1.5-2毫米;花梗长1.5-5厘米,无毛;萼片近于等长,卵形,长7-8毫米,顶端钝,具小短尖头,外面无毛;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3.5-5厘米;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子房圆锥状,无毛。
果实及种子
蒴果卵球形至球形,径约1厘米,无毛。种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时无毛。
分布范围
蕹菜原产于中国,已作为一种蔬菜广泛栽培,或有时逸为野生状态;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在中国的福建、广西、江苏、广东等中部及南部省区都有种植,北方比较少。
生长环境
蕹菜主要分布在沼泽栖息地、沟渠、泥泞的河岸、池塘、湖泊、稻田和荒地中,常见于水池或水沟中及潮湿处。
生长习性
蕹菜性喜高温、湿润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可耐35-40℃的高温,10℃以下停止生长;其种子萌芽温度需15℃以上,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不耐寒,遇霜冻茎、叶枯死;喜光和长日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分支能力强,适宜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多湿的条件下生长
品种分类
栽培的蕹菜有品种之分,根据栽培条件,水植栽培的蕹菜称为水蕹菜(又叫小叶种或大蕹菜),旱栽的蕹菜称为旱蕹菜(又叫大叶种或小蕹菜);有的以花色分为白花种(植株绿色,花白),紫花种(植株各部略带紫色,花淡紫)。
繁殖方式
蕹菜有播种和水培两种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浸泡,放入温室环境中催芽,催芽期间应每天冲洗一次, 当种子大面积泛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播种时可撒播或条播;播后立即覆盖一层细土,并均匀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水培繁殖
将蕹菜种子播入沙土中,待株高长至一定高度时,将苗挖起洗净泥土;按照池塘的长宽将浮床设计成长方形,四周和中间用竹竿固定,上面铺上聚乙烯网片,并用生石灰清塘并灌水至一定深度,长方形浮床放入池塘的一边,用绳子固定,把生长良好的蕹菜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插入网眼中。
栽培技术
整地
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周围无遮挡、土壤肥沃且透气性好的地块种植蕹菜。播种蕹菜前,需将土壤深翻一定深度,并按照一定的面积施用一定质量的磷酸二铵、腐熟猪粪、蔬菜配方肥、钾肥作基肥,而后精细整地;一般选择高畦栽培方式,保持南北方向。
育苗移栽
可将改良的小拱棚或温室内的部分地块来作为蕹菜的育苗地,平整土地后做畦,而后撒施过筛有机肥,翻匀耙平后浇足底水,随后开展播种工作;每畦播种一定质量的种子,播种后覆盖一定厚度的细润土,最后覆盖薄膜,达到增温保墒的效果。经过4天左右齐苗后,应适当降低棚温,棚温保持在25-30℃,并浇1次水,确保畦面湿润;当幼苗长出5片左右真叶、苗高一定程度左右时,可开展低温炼苗工作,以备定植;开展定植工作的前1天,需将苗床浇透水,第2天将苗坨切成一定宽度土块,确保各土块有3-5株苗。
间苗
采用直播方式栽培蕹菜,当蕹菜幼苗长至1叶1心时,应及时开展间苗操作,拔除病虫苗、弱苗及过密苗等,控制一定的苗距,并在间苗的同时开展除草工作。
水肥管理
当蕹菜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每公顷应追施一定质量的尿素、复合肥;采收期,每采收1次,则每公顷需要追施1次特定质量的尿素、复合肥。与一般蔬菜相比,蕹菜需水量更大,土壤湿度应在85%以上。雨季时,无须担心蕹菜受到涝害,只要确保植株没有全部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在蕹菜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确保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当畦面表土略变白时,需要及时灌水,若遇高温、干旱,需每隔一段时间灌1次水,灌水时需将畦面淹没。蕹菜采收1次后,为避免发生病虫害,可在采收4天后进行灌水。
病虫防治
病害
白铸病、轮斑病及猝倒病等是发生在蕹菜上的主要病害。白铸病主要为害蕹菜叶片,发病初期,应摘除患病叶片,并选择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施处理,也可选择杀毒矾或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可喷施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猝倒病主要危害种子,发病初期,可喷施杀毒矾可湿性粉剂、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普力克水剂等进行防治。
虫害
蚜虫、菜青虫等是发生在蕹菜上的主要虫害。蚜虫主要危害蕹菜的嫩茎、叶背,应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及时清除杂草,从而减少虫源;也可利用银灰色薄膜进行覆盖栽培,可获得避蚜防病的效果;将黄色诱虫板设置在田间,并在其上涂抹机油,可对有翅蚜进行诱杀;还可在虫害初发阶段,用虫螨灵、乐斯本乳剂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菜青虫主要危害叶片,可在蕹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病叶并带出田间烧毁,降低虫口密度,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剂等进行防治。
采收
适时采收可实现蕹菜高产、优质。若为一次性采收,应在蕹菜株高为20-35厘米时采收上市;若为多次采收,首次应在蕹菜株高18-21厘米时,结合定苗采收上市而后根据蕹菜长势间隔采收上市;采收工作应选在晴天开展,主要是因为采收后,蕹菜伤口位置会出现白色液体,若采收时间过早,伤口处接触露水易导致腐烂,光照充足时采收,伤口处的液体会快速蒸发,可防止伤口感染,避免出现严重的腐烂现象。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蕹菜的茎叶、根部均可入药,其茎叶味甘,性寒,可凉血清热、利湿解毒,主治鼻衄、便血、便秘、淋浊、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蕹菜根味淡,性平,可健脾利湿,主治妇女白带、虚淋。
食用价值
蕹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磷、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略高于一般叶菜,铁含量是菠菜的3-4倍,钙含量是菠菜的2.5倍,适合老人、小孩食用,已作为一种蔬菜广泛栽培,也可作为家禽的适口饲料。
生态价值
蕹菜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污性能,富集氮磷的能力较佳,种植于水中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还可作为浅水处绿化布置,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
物种危害
危害特性
水蕹菜在水面上会遮蔽当地植物,并与其他植物竞争,被认为是菲律宾第二大入侵植物。在菲律宾,水蕹菜往往会过度生长在淡水边缘地区,在热带的许多地区常见到其不仅阻碍排水渠或防洪渠的水流,还常侵扰湖泊、池塘,取代对鱼类和野生动物很重要的一些本土植物。此外,水蕹菜的繁殖速度较快,还经常入侵潮湿的耕地,如水稻和甘蔗田,及其他水位不同的地区,水生除草剂虽然对其普遍有效,但特异性不足,因此根除水蕹菜非常困难。
防治措施
佛罗里达州禁止销售水蕹菜,但该植物仍被反复引入。
参考资料
蕹菜 Ipomoea aquatica.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Ipomoea aquatica.物种200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08:10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