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蔡申熙(1906—1932),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醴陵人。
人物经历
蔡申熙,原名蔡升熙,1906年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0年入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春入孙中山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第20军团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第11军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起,蔡申熙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曾率部攻克峡江县城,配合湘赣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
1930年初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同年10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任军长,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参加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1月,第15军与第1军合编为第4军后,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率部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他指挥机智、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致残。同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他为分局委员,并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他言传身教,贯彻教育训练与实战要求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主持办学4期,为鄂豫皖苏区培养大批军政干部。
1932年7月,正值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被调任第25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轶事典故
组建红15军任军长
1930年6月,中央军委在武汉成立长江办事处,正在中共江西省委任军委书记的蔡升熙被调往武汉军委办事处和党的长江局军委工作。当时,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军阀混战犹酣,为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力量,蔡升熙受命将长江局的军事工作移交给周以栗,自己赶赴鄂东南,指挥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武装斗争。
蔡升熙来到阳新后,要求组建新军,鄂东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将阳新县沿江游击大队划归蔡升熙指挥。随后,又请示党中央,决定将红8军第4、5纵队也划归蔡升熙指挥,组建新军。接着,蔡升熙率部队200余人过长江与4、5纵队汇合。蔡升熙和陈奇、黄刚共同指挥这支汇合后的部队,从1930年9月26日起,在20天内,打宿松、攻六村、战广济、下漕河、取英山,连战皆捷。10月6日,在黄梅县考田山冲吴祥村,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正式成立,蔡升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下辖第1、2两个团,有战斗员2000余人。
1930年11月初,形势急剧变化。中原大战以蒋介石集团胜利而结束,国民党开始准备对苏区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围剿”。此时,在黄(梅)、广(济)地区活动的红15军被列为首先“拔除”的重点。国民党部队利用水陆交通之便,迅速向蕲黄广地区增兵,蔡升熙、陈奇等分析形势,决定率队离开蕲黄广地区,北进与红一军会合,一是可得到一些物资补充;二是可以协同作战粉碎敌人的“围剿”。此时,红1军也正按鄂豫皖特委计划向蕲黄广发展,跟红15军会师,但由于通讯条件差,两军行动路线错过,会合计划未能实现。红15军到了豫皖边地区,决定打下皖西重镇金家寨。因为情报失准,保密工作不严,遭敌伏击,部队受到损失,战士们产生消极情绪。部队转移到南溪后,传达了中央关于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的决定,以集中力量粉碎敌人的“围剿”,并将蕲黄广地区划归鄂豫皖苏区,战斗情绪又高涨起来。会后,部队向黄麻地区西进。
1930年12月初,敌军攻至鄂豫边中心区。许继慎、徐向前指挥的红1军,在皖西作战未归。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主持下,决定以广泛的群众游击战斗对付敌人,把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组织起来,在敌侧后展开袭击、骚乱敌军的战斗,使敌不敢冒进和分散“清剿”,迟滞敌人的步伐。同时调蔡升熙的红15军发动袭击,分散薄弱之敌。红15军离开蕲、黄、广长途转战,来到黄麻地区时,人困马乏,仅有千多人枪,弹药十分缺少。时已寒冬,许多指战员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在这种情况下,蔡升熙率领全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紧密配合地方武装,避敌锋芒,攻其虚弱,予敌军以重大杀伤。
12月下旬,敌人大举攻入根据地中心——黄安七里坪,红15军在10倍于己的敌军面前,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阻击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成功掩护鄂豫皖特委机关向东转移。
多次打退反革命“围剿”
1931年2月上旬,红15军到达鄂东北的福田河,与红1军会师,两军在商城南豁的长竹园合编为红4军,军长邝继勋,参谋长徐向前,下辖第10、11两师,蔡升熙任第10师师长,许继慎任第11师师长。临时特委对红4军的作战任务作出明确指示,决定以主力寻机包围根据地外围敌人的薄弱部分,调动增援之敌于运动中消灭它,另一部分配合地方武装,拔除敌人设在根据地的孤立据点,以打破敌人的反革命“围剿”。
1月下旬,根据特委决定,红4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以红10师围攻麻城磨角楼据点,歼敌夏斗寅部1个营,缴枪数百支。从而调动了敌第13师4个团的兵力前来救援,红11师予以迎头痛击,敌死伤惨重,狼狈逃窜。接着,蔡升熙又率领红10师围攻光山县南部敌之重要据点新集,用坑道作业,爆破攻城,指战员乘着弥漫的硝烟冲入寨内,全歼守敌千余人。新集攻克,打通了鄂豫边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不久,新集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2月,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正式成立,蔡升熙任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
鉴于敌人的“围剿”尚未彻底打破,特委决定向敌发动新的攻势,命红11师向平汉线信阳至广水段出击,先后袭占李家寨和柳林车站。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急调花园、小河溪一带的守敌岳维峻第34师向我反扑。3月上旬,岳维峻率部趾高气扬进驻孝感县的双桥镇。红10师、红11师乘敌立足未稳,分别从50里外奔袭双桥,先歼敌一个团,占领了外围阵地。岳维峻被弄得晕头转向,摸不清红军行动的虚实,急调两个团与我争夺外围阵地。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中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趁敌人出现疲乏态势,红4军前线指挥所立即命令预备队两个团从双桥镇的北面、东面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镇内敌人的指挥机关,破坏了敌人的指挥系统,然后发起总攻,穿插分割,打得敌人溃不成军,纷纷向南逃窜。最后,岳维峻在双桥镇南面的罗家城被活捉。
此役,蔡升熙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被敌人的机枪打中右臂,左腿也负了伤。他一边让人包扎,一边继续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出师未捷身先死”
蔡升熙负伤后,离开红10师进行治疗。但因伤势严重,医疗条件又差,致使右臂残废。1931年5月,根据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组成中央分局,蔡升熙为中央指定的分局委员之一,并担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这时,他的伤势基本好转,要求工作:“我虽然手不能拿枪,脚还能走,口还能讲,可以给我一点适当的工作。”于是,组织上调他到刚改建的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担任校长。
1932年春,蒋介石重新稳定了政局,积极准备向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反革命“围剿”。
4月,我军已有察觉,便加紧扩充和部署红军的力量。当时,在皖西金家寨、苏家埠一带活动的红25军发展迅速。7月,红25军遭到敌军徐庭瑶部的进攻,来电告急。中央分局急促蔡升熙赶往皖西前线指挥,蔡升熙昼夜兼程赶到前线,解红25军之危。但当他赶到霍丘时,红25军的守城部队1000多人在与敌血战5个昼夜后,几乎全部损失,仅军长邝继勋及少数人脱险。邝继勋因此被撤职,蔡升熙接替红25军军长职务。
6月,蒋介石调集30余万兵力,另配4个航空队,开始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4次“围剿”。
在此次反“围剿”行动开始时,张国焘散布蒋介石已是“偏师”,不堪一击,主张“坚决进攻的战略”,命令部队出击平汉线,“准备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和准备夺取武汉,完成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徐向前、蔡升熙坚决反对,建议停止进攻作战,主力积极进行反“围剿”的准备,以逸待劳。但张国焘仍坚持自己的决定,要求红军围攻敌占城市。于是,红军以4个师的主力屯兵敌人坚固设防的麻城城下,久攻不克,与敌相持一个多月。结果是,敌人完成收缩包围圈,向苏汉腹地迈进的军事行动;敌陈继承、卫立煌两个纵队,于8月上旬直插我中心区域,向七里坪、黄安猛扑。9月1日,胡山寨战斗打响,红军经5天激战,歼敌两千,但仍不能退敌。9月9日,敌人占领新集。至此,张国焘倾全力堵击敌人的方针,彻底宣告破产。
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10、11、12、73师向皖西转移,抵金家寨后,与红25军会合。两军会合后,又遭到“进剿”皖西之敌徐庭瑶纵队和尾追而来的陈继承、卫立煌两个纵队东西夹击。四方面军决定南下英山,寻机歼敌。
9月底,四方面军由燕子河出发,计划下英山,过黄麻地区,越平汉路向西转移。蔡升熙率红25军在后面掩护。10月8日,红军主力抵达黄安县河口镇地区,与胡宗南的第2师、俞济时的88师遭遇,敌军在死伤2000人后退到河口固守。9日下午,敌人又加派整编后的第2师,从东面配合夹击,战斗激烈展开。蔡升熙率领红25军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阻敌,指挥所设在仙人洞,激战两个昼夜,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坚守住阵地。
10日上午,红25军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蔡升熙指挥部队与敌人苦战,相持到中午。他命令主力向新阵地转移,自己则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警卫员见敌人快扑到跟前,几次要求他退下火线。他坚定地说:“队伍还没全部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咬紧牙,捂住伤口,坚持指挥战斗,最后昏倒在地。苏醒后,他躺在担架上,仍不忘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后,徐向前来看望他,曾中生来了,王树声也来了……他疼得不能说话,用深情而坚定的目光望着这些并肩战斗的战友,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一年,蔡升熙不满27岁。
人物荣誉
1989年,经中央军委确定,蔡申熙作为33人之一被冠以“军事家”,并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人物评价
徐向前语
徐向前曾这样评价他:“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参考资料
首任红15军军长蔡升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3-14
蔡申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