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镇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蔡锦镇,男,汉族,1962年生,广东陆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陆丰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皮影戏,闽南语系地区办称皮猴戏(今民间也是流传这名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考诸史籍,影戏产生于南戏和无杂剧之前。它起源于西汉、宋、耐得翁《都城记胜》孟元考《东京梦华录》明高承《事特记源》都有作说记载。皮影戏是南宋末期由闽南移民带到现在海陆丰地区,到了明代末期,内湖、南塘、甲西等地也有了皮影戏的班社。皮影戏以兽皮雕镂皮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于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它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唯一仅存的一支,它的艺术传统优秀古朴,音乐唱腔甜美丰富、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大大提高了艺术欣赏性,可以说陆丰皮影戏是颇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清末,影戏艺人蔡娘盼(老祖父)蔡强(另称皮猴强、“祖父”)等艺人活跃于各乡村演出。自1937年后,尤其是1943年大饥荒,陆丰其他剧种戏曲班社大都停鼓散社,唯皮影戏班社仍活跃在周边乡村,还涌现出蔡娘仔(父亲),等著名艺人。建国后,1957年陆丰成立皮影剧团,艺术骨干来自农村艺人,蔡娘仔(父亲)等艺人也被吸收入剧团继承和发展皮影艺术。年幼时的蔡强(艺名皮猴强、祖父)就随其父亲蔡娘盼(老祖父)的民间皮影戏班奔走了陆丰乡村演出,直至父亲蔡娘仔从祖父手中学到了承传皮影的表演,操作艺术及唱腔,也奔走于各乡镇演出。祖传五代都是搞皮影艺术,而且名誉很高。祖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皮影老艺人,早在解放前说起蔡锦镇祖父的姓名
每个人都知道祖父能配多种人物角色的唱腔,直到祖父去世,那时父亲蔡娘仔已担起家业,在各地乡村已受到好评,1957年加入陆丰的皮影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解散剧团,回家种田直到1975年加入县正式成立的皮影剧团。老祖父(蔡娘盼)的传承艺术,通过祖父(蔡强人称皮猴强)和父亲(蔡娘仔)的传承艺术的发扬,使皮影艺术活跃于陆丰乡村,所在民间艺术对戏班演出剧目相当丰富,可以连续70天不重复剧目,大部分都是白字戏、唱白字曲调。皮影艺术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从小就受到蔡锦镇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对皮影表演及唱腔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一名皮影表演演员感到很自豪。7岁就一边读书,一边追随父亲学习皮影表演技艺操作,随父亲奔走于陆丰乡村演出。父亲要求很严格,从基本功学起,一步一个脚印。授艺时,手把手从简到繁地教导表演技艺,深入浅出地阐述戏中的情景及角色的表情,理解戏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色的表情,在操作表演中能充分体现角色的神情,每个角色的表演都要在父亲认为可以才能独立操作表演。印象最深地就是要蔡锦镇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想象力。例如剧本《鸡斗》、《鸡与蛇》父亲要求早上起来观察鸡早啼的神态、形状,探索搜集到了鸡相斗技巧。让其形状留在脑海中,使操作表演出来的形状维妙维俏、活生生地呈现在屏幕上。基本上传承了父亲的皮影表演操作艺术及唱腔。于1980年被吸收入市皮影剧团做为专业演员,参与《龟鹤斗》、《飞天》、《乌鸦与狐狸》等20多部节目的主要操作。在父亲精心的辅导下和蔡锦镇多年来对皮影表演不断大胆探索,体验生活、刻苦学习,勤学苦练,20多年来成功承演了皮影二十多部节目,在舞台上,无论操作什么角色,都能挥洒自如,演艺操作风格儒雅。
皮影戏的表演技艺主要是很多竹杆连着皮雕镂来操作,通过灵活地十个手指来操作表演,使皮雕镂皮影在屏幕上活龙生虎地体现它的行走与言语同步,使观众观看时融入到戏里边去。从艺以来,勤学苦练,掌握了皮影戏表演操作的技巧,20多年来,排练前先领会剧本的内容,排练时,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拓展作品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组集舞台艺术的经验,用自己熟练地操作技巧,把剧中人与物的生活规律,动作习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屏幕上。成功的演出皮影戏二十多部节目。在舞台上无论操作任何角色,都能挥洒自如,演艺操作风格儒雅庄重,气派大方,善以表情塑造人物,对传统操作表演技艺敢于探索和创新,使自己的皮影表演技艺达到了声情并茂、人物角色、言语同步,随心所欲地境界。在皮影戏中担当表演操作的角色都是主要角色。81年,在赴北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的节目《鸡与蛇》表演担当的角色是剧中的主要角色“鸡”的操作,《龟兔赛跑》操作的角色是“龟”。在《龟兔赛跑》、《龟与鹤》这戏中,操作时心情沉着、操作从容,以龟的内心意境展现在屏幕上,呈现出龟的稳重、机智、勇敢,以静制动。此节目得到当时文化部长朱穆朱同志的表扬,同时得到了“文化部剧组三等奖”及奖金5000元。84年,随团参加35周年献演,表演操作的节目《鸡斗》、《飞天》在京雅庄重,气派大方、善以声情塑造人物,对传统操作表演技艺基础上敢于不断大胆创新。体验生活刻苦学习,组集起来的舞台艺术经验,得到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掌握了皮影操作技巧,使角色更加生活化。在表演的节目中,三次上北京和日本(兵库县、神户、大板)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同年,赴香港演出。
2005年中旬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汕尾电视台和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宝诚和宋俊华教授,曾多次来父亲蔡娘仔家里拍摄采访,十多本古老的手抄剧本和一些古老皮影影身作为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资料被珍藏。
获得荣誉
承袭祖传的皮影表演操作技艺以来,80年加入广东省陆丰县皮影剧团任主要演员。在父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舞台表演经验不断探索,在传统的表演基础上大胆创新,熟练地掌握了皮影表演操作技巧与角色配音同步。81年,在全国木偶、皮影调演中,表演操作的节日《鸡与蛇》荣获“文化部剧组三等奖”;84年参加北京首届民间艺术节,受到文化部王蒙同志,叶锋等专员的表场,特奖给剧组2000元人民币;87年,作为广东省的文艺代表队到日本进行友好访问演出,日本当地十大新闻报社,五家电台和电视台都给予很好的高度评价,受到了日本兵库县长、生活文化课新井年彦,藤本昌司和兵库县文化协会理事长本敏雄接见和高度评价,同年又赴香港联艺演出。
于1989年被广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机构评为四级演员。2004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2006年,经中宣部批准,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评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殊荣,及被省文联和民协评为首批“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殊荣,奖励人民币500元,佩带及荣誉证书。
2022年6月,广东省2021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为合格(公示)。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4 22:0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