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镏生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
蔡镏生(1902年8月16日—1983年10月24日),生于福建泉州,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
简介
蔡镏生,物理化学家,1902年8月16日生于福建泉州。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10月24日逝世。曾任吉林大学教授、该校化学系主任。领导组建了吉林大学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开展了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光化学与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为综合利用甲烷,研究了甲基过氧化氢的产生与分解反应动力学。对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氨、激光引发反应及光化学合成、LB功能单分子膜、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课题都进行过开创性研究工作。研究中重视反应可能产生的微观机制,如研究甲烷氧化,注意并得到激发态分子氧实现C-H键插入反应的可能历程在光化学系列研究中,注意到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电子转移与激发能转移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人物生平
1902年8月16日,蔡镏生在福建泉州一个贫寒家庭出生。
1920年,在泉州培元中学毕业后,从小就喜爱化学的他就读燕京大学化学系。
1929年,他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攻读光化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1932年,他以《“氰基紫外光聚合”和“气体通过熔融石英的扩散速度”》为题,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蔡镏生在燕京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8年春,应邀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1949年,放弃被聘为美国圣路易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的机会,回国担任燕京大学化学系主任。
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到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与唐敖庆教授、关实之教授、陶慰荪教授通力合作创建化学系。
1982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10月24日,病逝于长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开展了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光化学与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为综合利用甲烷,研究了甲基过氧化氢的产生与分解反应动力学。对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氨、激光引发反应及光化学合成、LB功能单分子膜、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课题都进行过开创性研究工作。研究中重视反应可能产生的微观机制,如研究甲烷氧化,注意并得到激发态分子氧实现C-H键插入反应的可能历程在光化学系列研究中,注意到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电子转移与激发能转移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1924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与吕兆清(中国制革工业的开拓者和实业家)为振兴民族工业,系统地开展了鞣皮方法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备皮粉,研究皮粉的物化性质和操作工艺。他们不顾校方的阻挠和要挟,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洋法”制革厂。
1932年回国后,与燕京大学物理系葛庭燧教授合作,研究了“鱼藤酮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鱼藤酮的光化学分解”;同时,他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10余篇有关《溶液吸附》等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1948年,蔡镏生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卡门大学教授合作,共同开发示踪原子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他们开创性的研究证明,示踪原子技术是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一技术仍被广泛采用。
在原吉林大学化学系创立不久,蔡镏生就亲自参与和指导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并很快研制成功“毛细管高压汞灯”、“氢光谱灯”、“盖革计数管”等,填补了当时的中国国内空白;他指导的科研梯队很快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并逐渐形成了全国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向中国国内各单位开放。
1963年蔡镏生领导建立了催化动力学研究室,该研究室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机构,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甲烷氧化制甲醛》。在开展此项研究中,在他亲自参加实验和指导下,该研究室掌握了中间产物甲基过氧化氢的合成、保存和分解的规律,在学术上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为了搞清微观反应过程和机理,他又组织人力建立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和闪光光解技术等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其中闪光光解装置在1964年已经能用来研究微秒级的化学反应过程,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就注意在化学研究中运用不断出现的近代物理技术,在中国国内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他首先将真空技术(1947年)、示踪原子(1948年)、闪光光谱技术(1964年)等引入中国国内化学界,对中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以来,在光与激光引发合成,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基础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75年与吉林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光引发合成甲基苯硅橡胶单体的研究,获化工部科研三等奖。
晚年注意捕获国际学术动态,在中国较早地开展了L-B膜的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指导他的博士研究生开拓了这一研究方向。
学术论著
Liu-ShengT'sai,E. O. WilSon.Smoke Tannage.Jour.Amer.LeatherChem.Assoc.,1929,(24):21-36.
Liu-ShengT'sai,T. R. Hongness.Diffusion of Gases Through Fused Quartz.Jour.Phys.Chems.,1932,(36):2595-2600.
T. R. Hogness,Liu-shengT'sai.Phot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Cyanogen.Jour.Amer.Chem.Soc.,1932,(54):123-129.
蔡镏生,于鸿鳌.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Ⅰ.Adsorptionfo Picric Acidby Charcoal.Jour.ChineseChem.Soc.,1934,(2):99-107.
蔡镏生,于鸿鳌.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Ⅱ.Adsorption of Styphinic Acidby Activated Charcoal.Jour.ChineseChem.Soc.,1934,(2);193-197.
蔡镏生,罗宗实.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Ⅲ.Adsorption of Picric Acidby SilicaGe1.Jour.ChineseChem.Soc.,1935,(3):16-21.
蔡镏生,赵锡霖.Wooden Co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Furnaces.Jour.Chinese Chem.Soc.,1935,(3):196-197.
蔡镏生,谈冠英.The Action of Formaldehydeon Hide Powder.ibid.1935,(3):296-300.
蔡镏生,严文兴.The System:Alumium Sulphate-Ptassium Sul-phate-Water.ibid,1936,(4):178-182.
葛庭燧,谢玉铭,蔡镏生等.The Ultrar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otenone.Jour.Chinese Chem.Soc.,1938(6):40-43.
Liu-ShengT'sai,Ting-SuiKe.The photochemica ldecomposition of rotenone.Jour.Amer.Chem.Soc.,1941,(63):1717-1718.
Liu-ShengT'sai,Shih-HsienChiang.The Effect of Electrolytes on the Cataphoretic Mobility of Colloidal Carbon.Jour.PhyS.Chem.,1941,(45):1093-1096.
Liu-ShengT'sai,Kung-YaoChuang.Coconut-Shell Charcoal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Zine Chloride and of Hydrochloric Acidon Activity.Ind.Eng.Chem.,1942,(34):812—813.
Liu-ShengT'sai,M. D. Kamen.Exchange of CN with Nitriles.Jour.Chem.Phys.,1949,(17):585-586.
Liu-ShengT'Sai.Action of Sodium Cyanideon β-Hydroxypropionitrile and β-Hydroxypropionic Acid.Jour.Amer.Chem.Soc.1951,(73):1886.
沈壕,田淑瑞,蔡镏生.碳-14-标记氰化钾或钠的制备[J].东北人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7(4):263-267.
蔡镏生,王琪,魏诠等.α-桐油酸的自动氧化(I)[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9(9):111-116.
蔡镏生,千载虎,金范珠等.腈类和氰化物之间的交换[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9(8):105-106.
蔡镏生,金日光,夏仲信.利用阶梯管法测定重水含量[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0(1):129-133.
夏仲信,蔡镏生等.光化法合成甲苯基二氯硅烷单体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1978年年会论文摘要集.1978:127-133
人才培养
直到晚年,蔡镏生仍指导中青年教师、研究生以及中国国内单位的科技人员,为能源开发、特别是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开发等的研究进行工作,许多人成了科学技术界的骨干,有的还成为中科院的学部委员。青年教师、研究生根据他的学术思想、科研设想不断获得成果,写出了许多学术论文。他审阅时,总是认真推敲,反复核实数据,屡次修改,而在发表论文时,却坚持不署自己名字。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他参与研究发表的近百篇科学论文中都没有他的名字。
荣誉表彰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社会任职
蔡镏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春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化学通报》编委,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外,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长春市民主促进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个人生活
就在蔡镏生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病床前,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讨论一项科研课题。他仔细记录,认真发表意见。
人物评价
蔡镏生是中国催化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学研究的先驱。(吉林大学 评)
蔡镏生长期致力于能源开发,从事有关催化动力学和激光化学研究工作。5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领域孜孜进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中国实验物理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裴素云 评)
蔡镏生善于将新的物理实验技术应用于化学科学研究之中,对中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创建和领导的吉林大学化学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科研成果卓著,已跻身于中国综合性大学化学系的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评)
人物影响
遗物捐赠
1983年10月24日他逝世后,遵照遗嘱,把他的全部文献、笔记和研究手稿献给了他的研究集体,把他所收藏的1126册书刊,赠送给故乡的泉州华侨大学
相关图书
《蔡镏生纪念文集》,江福康等著,1994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赵朴初题写书名。雷洁琼谢冰心等民进中央领导都为之题词,科学家卢嘉锡朱光亚唐敖庆余瑞璜和吉林省政协主席刘云沼等领导题了词。吉大的领导,蔡老的同仁、学生、亲友等题词、写文章缅怀蔡老的一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21: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