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茎基部最易受害,病斑初为褐色水浸状,后变深色,并迅速在茎基部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处可见黑色颗粒,此为菌核。成株期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而后全叶枯死,灰褐色,潮湿时有白色霉层。病斑可从叶柄延伸至茎秆,也可从茎秆直接发病,初为水浸状,然后变为灰白色,湿度大时长出一圈白色霉层,皮层腐烂缢缩呈褐色,病部以上叶片和分枝由于失水而枯死;后期茎秆表皮破裂呈麻丝状软腐。
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菌核,有时病菌混杂在种子中。最适发育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90%以上。通过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借助于气流、雨水和人工操作传播。长江流域4-5月田间植株封行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此病发生重。菌核生存能力不强,在水中1个月即死亡,或在50℃左右的环境下处理5分钟也可死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50%速克灵
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