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苞虫
鳞翅目弄蝶科昆虫
昆虫名,为鳞翅目弄蝶科。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危害时,其幼虫将叶卷成苞,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叶苞累累,蕉叶残缺,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且减少花茎产量,降低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30毫米,茶褐色,前翅中部有3个近方形的黄斑,呈三角形排列,靠外缘一个较小。
扁球形,宽约2.5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浅红色、灰黑色,表面有放射线纹。
幼虫
老熟时体长50-65毫米,头部棕黑色,体被白粉,呈粉白色略带黄绿色。体中部肥大,各节背面有数条横皱纹。
体长35-42毫米,黄白色,被白粉,喙长,伸达或超过腹末,腹末具带钩臀棘。
生活习性
蕉苞虫在南方地区或棚室内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成虫于春季出现。成虫在清晨和傍晚活动,飞翔迅速。卵散产于寄主叶片、嫩茎和叶柄,以8~9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叶残株,集中烧毁,在幼虫初发生时,及时摘除虫苞,杀死其中虫体;
②注意保护天敌赤眼蜂;
③在幼虫初发生时,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进行喷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10:3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