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信
中国台湾建筑师
薛昭信,抗日名将薛岳的第七子,1953年生,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硕士,中国台湾杰出建筑师。
人物轶事
薛昭信兄弟姊妹9人当中有几人幼年都在嘉义长大。他们小时候为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叫苦连天。村里没有小学和中学,他们上学都要走路到县城。
薛昭信读书后去台北,才发现台北的繁华,他一度对父亲不选在台北安家而感到不能理解。让薛昭信不理解的还有父亲对子女的态度。
薛岳对孩子们的生活、学业从不过问,更不会接送子女上学。他平时极为严肃,不苟言笑,也令孩子们敬而远之。
薛昭信说,“几个姐姐很早就被送出去读书,她们曾说自己像是没有父亲的孩子。”他记得,只有他们做错事,在外闯祸,父亲才会拎起棍子打。
薛昭信在台大念完建筑后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建筑硕士,毕业后在美国工作。20世纪80年代,薛岳患前列腺癌一度身体很不好。薛昭信认为自己那时必须回来照顾父亲。“否则会做噩梦。”
回到台湾,薛昭信结婚成家,并成为台湾知名建筑师。“可能是冲喜的缘故,薛岳后来身体恢复的很好。”
亲属成员
薛岳九个子女中,女儿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敬”字,男儿名字中都有“昭”字。五个女儿名为“薛敬平、薛敬国、薛敬仁、薛敬德、薛敬民”、四个儿子名字为“薛昭明、薛昭汉、薛昭信、薛昭恕”。
薛岳的下属曾跟薛昭信笑谈,他父亲之所以给他取名为“信”,意思是铭记蒋介石“失信”,不该让他弃守海南岛。薛昭信的九弟名为“恕”,意思是薛岳反思和自省后,开始对蒋介石的做法予以“宽恕”。
参考资料
父亲心中有国没有家.新京报电子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8 13:38
目录
概述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