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河猪和红河猪也分布于
非洲。
非洲野猪(红河猪)Potamochoerus porcus。非洲野猪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岛。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30千克。毛色砖红至黑灰色,头顶至脊背有一条浅色毛。耳尖长,端部亦有毛。最典型特征为雄性眼下有疣,面部有鬓,鬓毛花白。栖息于林地及潮湿草原。假面野猪外形似非洲野猪,过去被认为是非洲野猪的一个亚种,但多趋向于将其独立成种。
猪是
偶蹄类动物。偶蹄类包括人们常见的大多数有蹄类哺乳动物,如猪、河马、骆驼、鹿、长颈鹿、羚羊、羊和牛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脚上都具有偶数的趾,即每只脚上有2个或4个脚趾。
偶蹄类动物是在始新世时期由古老的有蹄类进化来的,最早是一些体形较小、具有4趾的动物。从中生代晚期开始,偶蹄类动物开始大发展,许多新的种类不断产生。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具有丘状齿、单胃的猪形类,具有月形齿、3个胃但不反刍的骆驼类,以及具有单侧高冠齿、反刍胃的反刍类等3个主要类群。
早期的猪形类动物出现于始新世早期,例如在中国发现的
双锥齿兽、戈壁猪形兽等。它们的体形较小,四肢也很短。到了渐新世时期,出现了一些体形较大的猪形类动物,称为巨猪类。早期巨猪类动物的体形与现生的猪差不多,而到了中新世的早期则出现了体形近似现生的野牛一样大小的巨猪类。它们有适于奔跑的长脚、长腿,平直的背部,以及相当大的头骨和牙齿。巨猪类在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早期时,是北半球哺乳动物群中占优势的种类,后来却逐渐绝灭。
渐新世时期生活在欧洲的原古猪是早期猪类动物的代表,它们的体形虽然比始新世的双锥兽大一些,但仍然属于体形较小的偶蹄类动物。它们的腿长度中等,脚上有4趾,头骨较低,长度适中,犬齿发达,低冠的牙齿为丘形齿。此后,猪类动物开始向着身体中等、速度增大的方向发展,但头骨大大地伸长,同时臼齿的齿冠由于珐琅质的褶皱而复杂化,犬齿发展为大而向外弯曲的獠牙,脚则保持着4趾。到了更新世出现了与现生猪类相似的类型,尤其是亚洲南部的种类更多,在我国的甘肃、陕西等地也发现了
李氏野猪等种类。
现生的野生猪类共有大约10多种。其中长相最奇特的是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托吉安群岛、布鲁岛等地的鹿豚。鹿豚的体长85~110厘米,尾长27~32厘米,体重90千克,栖息于潮湿的森林以及河、湖岸边等地带。它的身体主要为灰白色,
皮肤粗糙,体毛稀疏。上颌犬齿穿过吻部向两眼之间弯曲,下颌犬齿也向上弯曲,形成
獠牙。除了体形像猪之外,它的角、耳朵、尾巴都和鹿类动物相似。
体长100~150厘米,尾长30~40厘米,体重50~130公斤。毛色砖红至黑灰色,头顶至脊背有一条浅色毛。耳尖长,端部亦有毛。最典型特征为雄性的眼下有疣,面部有鬓,鬓毛花白。怀孕时间约127天,乳头3对。寿命10~15年。
非洲野猪在高草和苇丛中掘洞为巢,昼伏夜出,以家族小群活动,主食植物根块、浆果、茎叶、野果。善游泳,性凶猛。岁尾年初为产仔季节,每胎产5~6仔。
薮猪分布于非洲东部、南部的广大地区,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主要是在草原地区。体型稍大于
红河猪,背脊上的毛发明显比红河猪长而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