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池河
湖南省南县与湖南省华容县的交界处
藕池河是位于湖北省公安石首2县交界的天心洲附近的河流,系清咸丰年间因江堤决口不塞而成,长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
干流概况
藕池河,位于湖北省公安、石首2县交界的天心洲附近,系清咸丰年间因江堤决口不塞而成,长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据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藕池河即《水经注》中的“龙穴水口”。宋时筑,清咸丰二年(1852)发生大水。“当洪水高涨不退之际,拟向藕池方面开口消洪,以杀水势,南岸不肯决口,驻防将军用大炮对准南岸轰击,抢险人群纷纷逃命,南岸遂溃”(民国18年段毓云《南县乡土笔记》)。藕池溃口后,因民力拮据而未修复。次年汛期,长江水沿决口流向华容县西境,夺占华容河西支;咸丰十年(1860)大水,在原溃口下游冲成大河,成为分泄下荆江洪水的河道。藕池溃口初期,分流荆江洪水量较大,以后逐年减少。1949年前,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7558.5立方米,占宜昌来量的31.41%;1951~1966年下荆江裁弯前,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2201.9立方米,占宜昌来量的22.24%;下荆江裁弯后。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465立方米,占宜昌来量的12.64%。年径流量,历年最大的为1954年1155.9亿立方米,1966年前平均为690.06亿立方米,1966年后31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6460万立方米。
藕池河水系紊乱。江流入口后,主要分为东、中、西三支。流经华容境内的是东支。东支经管家铺、梅田湖人湖南境内,流经华容县,从注滋口人东洞庭湖,长 106公里。该支进入华容后.在殷家铺又分东、西两支。(1)西支名梅田湖河,至张家湾另分一支名张家湾小河,于扇子拐合主流,经易家嘴、南岳庙至南县城关,再分东北与西南两流:西南流名三仙湖河,经乌嘴、八百弓、茅草街入南洞庭湖;东北流经扁担河,于九斤麻汇鲇鱼须河。(2)东支名鲇鱼须河,在鲇鱼须分支西南流,破余家垸经下闸口,于易家嘴会梅田湖河。民国9年,清水河之河口、下闸口堵坝,主流于黄洋渡再分支西南流,名西来庵河,亦于易家嘴会西支梅田河。主流再于砚溪渡、挪堤拐又分两支西南流,一名砚溪渡小河,一名留仙窖小河。两水在岳城寺汇流,经马蹄、白莲汇西支梅田湖河。东、西两支主流于九斤麻汇扁担河(梅田湖河)后,经北景港、花兰窖、罗家咀、仙人洞至注滋口,折北曲流吕家糟坊、白家铺、小湾、大湾至插旗人北湖下旗杆嘴。民国21年已基本断流。光绪二十三年(1897)南安老垸土坑被洪水冲开,为注滋口河南支,名隆庆河,下绕新河口、杨林所,南流经北孤儿垸出舵杆洲后,北流东浃出乌龟洲。24 年,新开注滋口引河,主流由新开引河经刘家铺北折曲流良心堡、苍梧台入东洞庭湖。1958年冬堵良心堡洪道,新开刘家铺河。由殷家洲奎新洲入东洞庭湖,藕池河华容段全长71.7公里。
简概
藕池口位于长江右岸新厂下10公里处,在湖北省石首市和公安县交界的天心洲附近。藕池河支流较多,从入口分为康 家岗及管家铺二口,其下又分为若干支流。据其分合关系,习惯分东支、中支、酉支3条支流。按流量大小区分,管家铺为主流.
东支从藕池口进口后经康家岗、管家铺、老山嘴、黄金嘴(即湖北省久合垸北端),江波渡、梅田湖、扇子拐、南县城、九斤麻、罗文窑北、景港、文家铺、明山头、胡子口、复兴港、注滋口、刘家铺、新洲注入东洞庭湖,全长91公里。
从黄金嘴往西有一支流南下,称藕池中支,在湖南境内称荷花嘴河,从黄金嘴团山寺至陈家岭(南县南鼎垸头上)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称陈家岭小河,东支称施家湾小河,过南鼎垸之后,在华美垸尾上两支流相汇南下,经荷花嘴、下游港至下柴市与藕池西支相汇后,由三岔河至茅草街与法水、虎渡合流入湖。藕池西支,又称安乡河、官挡河,从康家岗,沿荆江分洪区南堤再经官挡、曹家铺、麻河口、鸿宝局、下柴市、厂窖。三岔河至下狗头洲,全长86公里,
另外藕池河东支至华容集成大垸北端殷家洲一支往西,经鲇鱼须、宋家嘴、沙口、悬河口至九斤麻又与主流汇合,这段小河全长26公里,习惯称站鱼须河。藕池河东支到九斤麻后,一支往南,一支往东,形成X形,往南的称沦江,经乌嘴。小北洲、中鱼口、沙港市、三仙湖、八百弓至茅草街,与松滋及藕池中、西汇合入,沦江全长39公里。河床淤塞,全年能通航仅2-3个月,往东自九斤麻以下称注滋口河。其交叉一段长约1公里多,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开挖,称扁担河。
起源
藕池口为上、下荆江分界处,《水经注》称之为“龙穴口”,宋朝时筑塞,清咸丰二年(1852)溃决成口,未修复,于咸丰十年(1860年)大水将口下冲成大河,称藕池河,分为三支,其流量占长江宜昌来量的13%。其东支为主流,经华容县鲇鱼须、梅田湖、新建、宋家嘴、新河、操军、北景港、南山、插旗、注滋口、幸福、团洲等乡镇流入洞庭湖。该支的分支隆庆河、西来庵河先后堵塞。藕池河东支两岸防洪大堤共长156公里
发展史
咸丰十年(1860年),荆江大水,原溃口之下冲成藕池河。藕池口的形成打破了江北堵口、荆江大堤形成后江湖关系持续300多年的平衡——四口分泄了长江一大半洪水,使下荆江河段由于流量急剧减小而年拾淤塞萎缩弯曲,形成“九曲回肠”。洪水又把泥沙带入洞庭湖,平均每年在洞庭湖沉积泥沙1亿立方米,湖洲以每年6万亩速度迅速增长扩大,洞庭湖开始由大变小,一如从前的云梦泽。
藕池河近50年来一直处于持续大幅衰减状态,使江湖关系发生了重大演变,其中多种变化带来了负面影响。2003年6月长江三峡枢纽水库蓄水运行,坝下游长江河道将长时期产生较大冲刷,并促使分流分沙进入急剧衰减的新阶段。
藕池河是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支流之一,因为三峡大坝的拦截,藕池河已经没有什么水流入洞庭湖。进入丰水期,洞庭湖的水就倒灌藕池河,所以这条河里的水更换得最慢。洞庭湖的水和藕池中支河的水有着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淞澧洪道的水、洞庭湖的水清亮透明,融为一体,藕池中支河的水深暗呈泥巴色,两股水界线分明。分界线距藕池中支河岸一二百米,在洞庭湖中绵延数里.
长江科学院分析成果显示,三峡运行40a后,长江出现20000立方米/秒和30000立方米/秒流量时,藕池河的流量只分别剩下320、820立方米/秒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三峡枢纽运行后流量均化,出现2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时间较少。此外,还预测到三峡运行40年后,藕池河洪道内还要分别淤积0.455亿吨泥沙,过流面积进一步缩小。因此,藕池河必将快速走向基本衰亡的境地。
治理开发
藕池河生态农业发展布局构建“一走廊五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一走廊指南茅运河百里特色水产养殖走廊;
五基地分别是青树嘴、茅草街、三仙湖、中鱼口和麻河口的原麻河 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华阁、明山、南洲、乌嘴、厂窖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三仙湖的原下柴乡、南洲、武 、中鱼口的原游港乡、浪拔湖特色蔬菜开发基地;沱江沿线蔬菜产业带;
以大通湖、藕池河沿线为主的现 禽养殖基地。
注滋口、团洲、中南制冷农业深加工基地!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09:01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