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藜,汉语二级字,读作lí,其本意为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字源演变
lí 来纽、脂部;来纽、齐韵、郎奚切。
形声字。从艸,黎声。本义是指藜科植物,嫩叶可食,茎之坚老者可以为杖。《说文》:“藜,艸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字亦作菞、作蔾,即《诗》 ‘北山有莱’之莱,《尔雅》之‘釐,蔓华也’。初生可食,古蒸以为茹。” 《左传·昭公十六年》:“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 《颜氏家训·勉学》:“藜羹缊褐,我自欲之。”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郞奚切,音犂。蒿类。《礼·月令》藜莠蓬蒿𠀤兴。《前汉·司马迁传》墨者,粝粱之食,藜藿之羹。《注》藜草似蓬。《尔雅翼》藜,茎叶似王刍,兖州蒸为茹,又可为杖。《晋书·山涛传》文帝以涛母老,赠藜杖一枝。
又《扬雄·甘泉赋》配藜四施。《注》配藜,披离也。
又悬藜,玉名。《史记·范睢传》梁有悬藜。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藜
艸也。从艸黎声。郎奚切
经籍籑诂
~藋【大戴记曾子制言下】聚橡栗~藿而食之注○【尔雅释虫】蒺~蝍蛆释文~本作䖿○【城垻碑】~首爱,黎作~【娄寿碑】𥻿,蔬菜之食~作𥻿
参考资料
.百度词典.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08:2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