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
汉语成语
虎头蛇尾(拼音:hǔ tóu shé wěi)是一则来源于传说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元·康进之《李逵负荆》。
成语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成语“虎头蛇尾”就提取于此。
成语故事
清代,官场极为污浊混乱,尤其是捐例大开之后,官吏及候补官员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做上司的人,专挑那些有来头、有交往的人充任官职。而一些有真才实学却无门路的人则一辈子也谋不到个一官半职。鉴于这种情况,京城一位都老爷便上了一个奏折,要求整顿吏治,甄别贤愚,重用有真才实学之人。奏折呈上,皇上准奏。不久,湖南巡抚接到圣谕,认真对待,立即要对各级官员进行考试。众官吏慌了手脚,因为其中有十分之六七的人连字都不会写。为了保住乌纱帽,他们四处奔忙,想方设法请人代考。到了考试那天,巡抚大人亲临考场,严肃慎重,因而考场气氛十分紧张。试题发下之后,一时人头簇簇,言语四起,共同商量。正在紧张时刻,忽然听得一片喧闹之声,说抓住了一个替考者。巡抚大人得知,忙说“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是应斩头的。……兄弟今天定要杀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惧怕。”说着,即叫传令。众官吏一听说要杀人,都跑来观看。哪知等了半天,一点响动也无。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顶替者正是巡抚二少爷的妻舅请来的。因为巡抚大人二少爷的妻舅用钱买了个知府的官职,他本人却一窍不通,逢着巡抚考官,都请人代替。湖南抚台本想借这事大作一番文章,“谁知闹来闹去却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只落得个虎头蛇尾。”后来抚台又怕招来闲言闲语,便装腔作势地叫手下人去斟酌办理。
成语寓意
中国现当代教育家朱光潜说过“无休止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便是成功的秘诀。”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虎头蛇尾,变化无常,就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一事无成。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虎头蛇尾”意思是头大如虎,尾细如蛇。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补语。形容人行事,开始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也形容为人诡诈,言行不一。含贬义。
运用示例
成语辨析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两者都表示做事情有头无尾,不能坚持到底。区别在于:“虎头蛇尾”多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大,后来劲头小,与“善始善终”相对;“有始无终”则无此意。“虎头蛇尾”是比喻性的,用于强调不了了之的意思;“有始无终”是直陈性的,用于强调半途而废的意思。
参考资料
虎头蛇尾.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20:0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