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的
髌骨。虎骨常见四腿骨,“凤眼”、“邦骨”最显著,爪钩皮毛易辨认,祛风定痛健筋骨。
简介
成分
含蛋白质、磷酸钙,虎骨胶,虎骨胶经水解得多种
氨基酸。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肝、肾经。
产地
国内虎分东北虎和
华南虎两种:东北虎主产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华南虎主产中南、西南地区。进口虎骨主要有盂加拉虎、澳洲虎同非洲虎,分别产于印尼、泰国、越南等国以及澳洲、非洲。
药材形性
头骨
略呈半圆形,额骨平,吻部短,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顶骨后面常有一棱脊,两侧髂骨弓向外展出,略呈三角形.眼眶下面各有一椭圆形透孔,孔面斜向。上腭骨生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4对;下腭骨生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3对,共30个牙齿。犬齿圆锥形,基部直径可达2cm以上,牙冠长右达5cm以上,臼齿呈山字形。
身骨颈椎7节,形体粗壮。第1节呈蝶形,第3-7节呈马鞍形。胸椎13节,第11节棘突极度缩短,第12-13节棘突向前倾斜。两侧联结肋骨13对,肋骨两头圆中间扁,并与胸骨相衔接。腰椎7节,荐椎3节常愈合成1块。尾堆22-28节,多为双数。
坐骨1具,左右对称。肩胛骨2块,呈扇形。
四肢骨
又称“四腿骨”。上节均为1根独骨,明显棱状,下节均为2骨合成。前肢上节(肱骨)下端靠近环处侧面有一扁长孔,习称“凤眼”,下节两骨(尺骨、桡骨)相似并立,形略扁,主骨较长,呈卡尺形,邦骨(桡骨)略短。后肢上节(股骨)呈圆柱形,能四侧放平而不晃动,上端内侧有一圆轴称“股骨头”,下端有长圆形的凹槽,为膝盖骨的所在处。下节主骨(胫骨)粗而呈棱柱状,邦骨(腓骨)较细。前足5趾,后足4趾,均具黄褐色带有黑色条纹的皮毛,趾端有粗短爪钩,爪钩黄白色或灰白色,光滑油润,爪钩呈棱形弯钩状,向内弯处略平无裂纹,爪钩呈圆棱状。
骨质重而坚实,腿骨断面中空,空隙跟约占骨的1/3,内见骨髓形似丝络状,棕黄色或灰黄色。气腥浓。
以骨骼大、体重、质坚、淡棕黄色、骨髓见丝瓜络状、气腥浓、无残肉者为佳;以身小、体轻,灰白色,带残肉者质次。
炮制虎骨
取原药材,用清水浸漂,冬、春季漂10-15天,夏、秋季漂3-5天,捞起入清水中漂净,用刀刮去腐肉及筋膜,洗净,阴干,锯成小段。或分开大小个,阴干。
砂炒虎骨
先将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虎骨段,炒至质酥,表面呈黄色时取出,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虎骨100公斤,用醋20-30公斤)中稍浸,捞起,晒或烘干,碾碎即可。砂烫后,能使虎骨受热均匀透彻,发生裂痕;醋淬后,使其松脆,易于打碎煎液。砂烫醋浸,可增强止痛效果并去除腥气。
油炙虎骨
先取麻油(先取麻油(虎骨100公斤,用麻油20-30公斤)置锅内,加热至沸时投入虎骨段,炸酥取出,或涂抹麻油,置火上烤酥取出,碾碎.亦称“制虎骨”。油炙后,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亦可减少腥臭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