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魂,传统舞剧名,主要讲述了清朝末年,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捍卫民族尊严、不受外族蹂躏进行的斗争,以致付出生命,本剧根据1990年为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创作的同名舞蹈改编而成,参加了全军第六届文艺会演,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刘晶、刘丕中等获演员一等奖。
简介
中文名称: 虎门魂
外文名称: The Soul of Humen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序呐喊阴云笼罩着大地,人们无助地祈求苍天救救已毒入膏育的中华民族。
但山在海在,天在地在,虎门炮台还在,中华民族的气节千秋万代。
第一场
洋人的鸦片使贫穷的中国人更加贫穷、虚弱,男人们已无力抗争,女人们泪已流干。
渔女哭着跪着也拦不住已经被鸦片夺去理智的父亲;人们高举双手,问苍天,问大海,谁能来拯救众生?!挺起胸膛,直起脊梁,青年首领将父亲的烟枪愤怒地折断,号召人们赶走洋船。众人愤怒激昂的情绪汇入滔滔南海。
第二场
欢庆青年首领带着众炮手和人们举碗畅饮,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
月光下,渔女和青年首领订下终身,互诉衷肠。
第三场
殉国新婚之夜,炮台上死亡的血光映红洞房内渔女的嫁妆,新郎和炮手们倒地的身影惊醒了新娘甜蜜的梦。亡灵们不屈的精神激励渔女割下青丝点响最后一门大炮,使今夜的婚礼和死亡更加辉煌。
尾声海出血倒下的是祖国儿女铮铮的铁骨,站起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英灵们没有死去,他们还站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婚礼还在继续,渔女与青年首领是永远的新娘新郎。
责任者
演出单位: 广州部队战士歌舞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策划:许敏男、瞿琮。编导:郭平、李华。作曲:徐肇基。作词:瞿琮。舞美设计:刘文豪(景与灯光),邢辛(灯光),王丽(造型),朱萤萤(服装),邓学广(道具)。艺术顾问:查列、郑秋枫。
演出者主要演员:
刘晶(饰渔女),刘丕中(饰炮手),熊健(饰渔女之父老炮手),梁群(饰少年)。乐队:战士歌舞团管弦乐队。指挥:侯丹平。女声独唱:王邵玫。
演出介绍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新颖·壮美·绚丽
天幕上,象征沉重压迫的巨型锚链斜吊着,蓝光下的舞台呈现浮雕般的群像。不同的造型,变幻的形体语汇,构成一幅幅背负沉重而又坚强的画面。这是舞剧《虎门魂》的序幕——“呐喊”。看后让人感到激动、震撼和沉思。剧中,编导们注重剧情发展和人物冲突,以跳跃的时空意识淡化情节,以剧情内在的逻辑联系展开矛盾、发展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使这一现实主义题材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作者还独具匠心地以当地的民间传说——战士割发引炮还击侵略者的事迹,浓墨重彩地渲染,使其充满了壮美、绚丽的浪漫色彩,这一艺术处理上的升华,形成了全剧的高潮点。
舞剧《虎门魂》带给观众现代审美的满足,这就是舞蹈流动美与雕塑般静止的凝重感的有机结合。《虎门魂》的大多数舞段,都是以两组演员在台上同时进行重叠、轮回表演来进行的,两者间往往是一主一辅、一虚一实、一静一动,随着舞剧的进程交替变换着,从而使整个舞台效果起伏跌宕又层次分明。《虎门魂》剧中的独舞、双人舞与群舞则是平分秋色。在某些场合,群舞甚至起到主要作用。在“海出血”、“哭丧”等女子群舞中,创造和强化了舞台氛围。
(摘自1992年10月《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