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虐(拼音:nü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虎伤害人,引申为残害、残暴、灾害义,由残暴义引申为暴烈、过分、无节制。此字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字源演变
会意字。初文从虎从人,会虎张口食人之意。初见于商代,初文形象鲜明生动,西周虎身形简化,人形变作“匕”形,而且不再正对虎口。至战国,人形又讹变作“A”,进而讹作“B(口)”形,而小篆讹作“爪”形。小篆中瘦化的虎身形与头形讹断,犹如“人”形,所以《说文》误解为“从虍,虎足反爪人也”。隶变为上下结构,上部从“虍”,下部变化大致是:“C”—亡(或匕),楷书因之作“D”,现代字形作“E”。本义是虎伤害人,引申为残害、残暴、灾害义。由残暴义引申为暴烈、过分、无节制。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残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𣑅,古文虐如此。鱼约切
【注释】𧆱,亦古文虐。《类篇》虐本作𧆩,亦作䖈、𧆝。
说文解字注
残也。
歹部曰。残、賊也。
从虍爪人。
爪人补。三字会意。
虎足反爪人也。
覆手曰爪。虎反爪乡外攫人是曰虐。鱼约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𠀤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萬方百姓。
又灾也。《书·盤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
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
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 《类篇》:本作𧆩,亦作䖈、𧆝。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字形
(书法来源:)
音韵集汇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0:4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