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为梁汾赋》是清代词人
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词人与友人之间的事迹,借此事以言志,表达自己浊世自清的高沽情怀。下片借用典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感情深厚。全词写得旷达不羁,
慷慨激昂,将自己对世俗小人的讽刺表现的
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
虞美人1
凭君料理2花间3课4,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5,黄九6自招秦七7共泥犁8。
瘦狂9那似痴肥10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11向风尘。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任凭你辑集我的词作,只要不辜负我的一片真心便可。仕途失意的人只想填好自己的词作,哪怕最后进入地狱,也不会后悔。
仕途失意之人哪有得意之士那么踌躇满志,你们只管嘲笑好了。得意之人嘲笑失意之人贫病交加,仕途坎坷,是的,我们与你们这些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确实无法可比。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春。康熙十五年(1676),纳兰初识顾贞观,两人共编《今词初集》。十七年(1678)春,顾贞观与吴琦又为纳兰编刊词集《饮水词》,纳兰于是作此词向好友表明自己的情操与心迹。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写给好友
顾贞观的,也是一首愤世嫉俗的明志词。纳兰将自己的诗稿交给顾贞观,让他帮自己选集付梓,借此事以言志,表达自己浊世自清的高沽情怀。
此时的纳兰,早已是康熙大帝眼前的红人。无数双图谋不轨的眼睛在暗中窥伺着他,无数污浊的欲望企图将他打倒: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这是多少人的终极梦想。而纳兰拥有着这一切,却感觉分外痛苦。它们如同无形的枷锁,捆住身,困住心,深人骨髓,不可挣脱。
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是一座困兽之城,人们在里面厮杀搏斗,用最血腥的方式杀出一条生路。高处的高处,却是更加难以承受的寒冷。纳兰在这身不由己的深宫之内,孤独压抑,渴望着自由。
而顾贞观的出现,仿佛是一阵温暖的风。纳兰在深不可测的黑夜中
踽踽独行,遇到茕茕孑直的顾贞观。两人一见如故,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凭君料理花问课,莫负当初我。”世事纷扰,唯有琴棋书画、写诗论道才是人生真谛。饱读圣贤书的风流才子是不会与那些蝇营狗苟之人同流合污的。刚好,顾贞观与纳兰想的一样。两人一拍即合,
惺惺相惜。纳兰知道,顾贞观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良人。于是,他把自己多年以来的心血,交付给了他。只因他们有这份难能可贵的默契。
“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鸡犬上天梯”,此是淮南王刘安“鸡犬升天”的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纳兰讽刺着那些趋炎附势登上高位的小人。
黄庭坚年轻时喜欢写些词风香艳的词,有个和尚法云斥责他说:“你写这些下流的东西,教唆世人,有伤风化.将来是要堕入地狱的。”黄九和秦七显然是顾贞观和容若的自况。我们不追求功名利禄,填词作乐,让那些小人们升天去吧,我们宁愿下地狱也不要与他们同流合污。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瘦狂和痴肥是南朝沈昭略的典故。
沈昭略为人旷达不羁,有次他喝了酒,遇到王约,嘲笑道:“你就是王约么?为什么又肥又痴?”王约反唇相讥:“你就是沈昭略?为什么又瘦又狂?”沈昭略哈哈大笑道:“瘦比胖好,狂比痴好。”纳兰在此是断章取义,以“瘦狂”指自己和顾贞观,而“肥痴”之人,则是那些追逐荣华富贵的小人。此时的纳兰没了往日的多愁善感,他豪迈地说:你们这些愚钝的肥痴之人,也配笑话我们么?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这句更是嘲讽。多病指纳兰自己,长贫则是顾贞观。他们这两个贫病交加的人,为痴肥们所嘲笑。然而,我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岂是你们这些小人们能懂的呢?你们尽管追名逐利去吧,我们丝毫不在意这些浮华的东西。
这首词写得
旷达不羁,慷慨激昂,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迈之气。纳兰尖刻地讽刺了那些世俗小人,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不会同流合污的气节。
纳兰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性情中人,确实不该存在于这样一个追逐风尘的时代。英年早逝,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结局。
名家点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纳兰性德请顾贞观替他编选词集.并向他表明自己对现实的态度。他愿意和顾贞观一起去写那些被人视为小道的长短句,而对官迷禄蠹则投以轻蔑的目光。这词以嬉笑怒骂的手法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笔锋比较犀利。”
现代作家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容若以词名家.临终时犹有‘陛喜作诗余.禁之不能’(见徐乾学《通志堂集序》)之语。虽然享年不永,但留给后世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作,精力所萃,大有可观。……这首《虞美人》即是为梁汾赋,表示了不慕荣利,不负故我.淡泊自守的信念和继承发展词学传统.在词坛自张一军的决心。”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
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
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
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
通志堂集》、《
侧帽集》、《
饮水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