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草
透骨草科虾子草属植物
虾子草(学名:Mimulicalyx rosulatus P. C. Tsoong)是透骨草科虾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虾子草主根垂直向下,侧根较细;叶基生,莲座状,多少肉质肥厚,先端圆钝;苞片与叶同形,远短于花梗,花药室椭圆形,基部叉分;花丝扁平,无毛,约与花管等长;种子多数,褐色,椭圆而有不规则棱角,有明显孔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垂直向下,长达7厘米,径1-1.5毫米,侧根较细。茎在每株中发出3-5条,高达30厘米,角上有棱,面有凹沟,无毛,下部节间长达5.5厘米,向上渐短。叶在基部莲座状丛生,狭匙形而有长柄,大者达4厘米以上,其中柄长13毫米,基部长楔形,端圆钝,几全缘或有极少不明显之齿,质多少肉质肥厚,其花茎上叶仅3-4对,条状披针形,长8-25毫米,基部多少抱茎,端钝头。
花序在花茎中部或以下即开始,长总状,长达20厘米,有时最下方节上发出小枝而使花序成为圆锥状,每茎上花数达20以上;苞片与叶同形,远短于花梗,细而向上斜展,常多少弯曲,下部者长达20毫米,端稍膨大而连于萼基;萼长约5毫米,在果中强烈增大至8毫米,宽4.5毫米,主脉5条高凸,仅顶端浅裂为5个三角形之齿,齿近端处褶合而外曲;花冠肥厚,不伸出萼外,短而粗,瓣片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宽过于长,下唇3裂,侧裂与上唇裂片等大,中裂较大,圆形,自其基部有两条凸起而有腺毛的褶襞通向喉部,所有裂片均皱曲而有缘毛,并有多少反卷的边缘,全面有清晰之网脉和泡状隆起;雄蕊4个,着生于花管下部,2强,花丝扁平无毛,约与管等高;药室椭圆形,下方叉分,花柱粗扁,柱头两片状,约与雄蕊等高。蒴果椭圆形,多少侧扁,室间开裂,长5毫米,包于萼内;种子多数,褐色,椭圆而有不规则棱角,有明显的孔纹。
产地生境
虾子草仅产于中国云南建水县。生于沼泽。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虾子草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列为易危(VU)等级。
种群现状:中国特有,仅分布于云南建水;种群衰退,栖息地明显退化。
濒危原因:生境退化或丧失。
参考资料
虾子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