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谷乡,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畴县,地处西畴县境西北部,东邻
法斗乡,南与
兴街镇毗邻,西南与
莲花塘乡相连,西北与砚山县
八嘎乡接壤,东北接
西洒镇,乡人民政府距西畴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蚌谷乡户籍人口为21507人。
历史沿革
民国九年(1920年),设蚌谷甲,蚌谷乡境域属西酒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蚌谷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西畴县中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嘉谷镇。
1952年,设区称西時县一区,隶县属。
1958年10月,改称蚌谷公社。
1983年5月,改蚌谷区。
1987年8月,区改蚌谷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蚌谷乡辖蚌谷、大吉厂、程家坡、龙正、法古、长箐、木者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蚌谷乡辖7个行政村:龙正村、木者村、长箐村、蚌谷村、程家坡村、大吉厂村、法古村;乡人民政府驻蚌谷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蚌谷乡地处西畴县境西北部,东邻
法斗乡,南与
兴街镇毗邻,西南与
莲花塘乡相连,西北与砚山县
八嘎乡接壤,东北接
西洒镇,乡人民政府距西畴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蚌谷乡地处滇东南南缘斜坡地带,属六诏山脉南延部分,地势北部和中部高,东南、西南低,岩溶峰丛溶蚀注地和山间石灰岩盆地地形均匀分布全境。主要山脉有由西南向东北呈弧形的马鞍山、红石岩、木者大山、吊竹山山群和由南向西北走向的大尖山岩溶峰群;境内最高点位于长箐村,海拔1520米;最低点位于南格哩村,海拔1320米。
气候
蚌谷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6.7℃(1971年1月11日);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2.8℃(1964年5月12日),最低月均气温4.9℃(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5.5℃(2010年5月),平均气温年较差8.2℃,生长期年平均347天,无霜期年平均350天,最长达362天,最短为2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9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82天,最多达205天(1971年),最少为155天(2010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00毫米(197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100毫米(197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7月最多。
自然灾害
蚌谷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等,旱灾主要发生在1—5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1月至5月久旱无雨,共造成全乡190个村民小组1500余口小水窖干枯、1.7万人和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万亩,成灾1.3万亩,绝收7035亩,累计造成经济损失1379.3万元,洪涝灾年均发生2.1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7年7月17日,境内连降大雨17日,法古、大吉厂、龙正、长箐、木者5个村山崩塌1700余处,道路阻塞5天,冲毁稻田2143亩、旱地1591亩,冲走民房8户,倒塌85户,死7人、伤3人,冲走耕牛5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2.8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蚌谷乡有耕地面积2.0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0.9万亩,累计造林9.7万亩,其中防护林5.52万亩,经济林1242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蚌谷乡辖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34人,城镇化率13%,另有流动人口49人,总人口中,男性1.09万人,占51.8%;女性1.01万人,占48.2%,14岁以下5456人,占26%;15—64岁1.36万人,占64.7%;65岁以上1967人,占9.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76万人,占83.5%。有壮、苗、白、蒙古5个少数民族,共3649人,占16.5%,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壮、苗2个民族,其中壮族195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3.7%;彝族1012人,占27.7%。
截至2017年末,蚌谷乡常住人口21150人。
截至2019年末,蚌谷乡户籍人口为2150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蚌谷乡财政总收入365.5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06万元,比上年增长8.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5.4万元,增值税1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10%。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
2019年,蚌谷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蚌谷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05%,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生产粮食7787吨,其中玉米4525吨,稻谷1220吨,小麦51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阳荷、生姜、辣椒、魔芋、油料、蔬菜等,烤烟种植面积6295亩,产量944吨;甘蔗种植面积250亩,产量5754吨;生姜种植面积249亩,产量1442吨;辣椒种植面积743亩,产量661吨;魔芋产量923吨;油料作物产量135.7吨,主要品种有花生、油菜籽、马芽花等;蔬菜种植面积5806亩,产量1.63万吨,主要品种有芹菜、四季豆、白菜、青菜、茄子、西红柿、黄瓜等。
2011年,蚌谷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5.2万头,年末存栏1.97万头;牛饲养量9842头,年末存栏6791头;家禽饲养量31.1万羽,上市家禽17.8万羽,肉类总产量3039吨,其中猪肉2547吨,牛肉270吨,禽肉22吨,禽蛋136.1吨;畜牧业总产值4112万元,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万株,林木覆盖率45.3%,活立木蓄积量9.6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7500亩,产量38.2吨,其中核桃产量34.4吨;板栗3.8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5台,中小型农业机械140台。
商贸
2011年末,蚌谷乡有商业网点45个,职工8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金融
2011年末,蚌谷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4%;人均储蓄250元;各项贷款余额3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电信业
2011年,蚌谷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1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蚌谷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5所,在校生1958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1所,在校生802人,专任教师5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2072.9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41.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41.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66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03%、14.15%、14.66%、14.0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5%,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蚌谷乡有独立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3个。各类科技人才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人,经营管理人才5人,技能人才5人,农村实用人才115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蚌谷乡有文化站1个,农村科技文化室40间,业余农村文化艺术团体7个,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10万多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占全乡社会从业人员的0.0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蚌谷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其中卫生院1所,门诊部(所)1个,村卫生室3个;病床1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52张,固定资产总值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68.1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8%,农村卫生则所普及率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7万人,参合率93.2%;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6.8‰、10.77‰、0。
社会保障
2011年,蚌谷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0户,人数509人,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6.6%,月人均173.5元,比上年增长18.8%;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73人次,共支出2.83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00户,人数2504人,支出25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6%,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4人,支出5.77万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医疗救助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55人次,共支出19.7万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临时救济400人次,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7%。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救灾支出6万元,比上年增长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7.1%。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蚌谷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10千米,投递点5个,乡村通邮率68%;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683笔。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00门,固定电话用户400户,比上年增加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比上年增加14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0千米,主干电缆达5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0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310个,宽带接入用户172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蚌谷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网络211省道过大吉厂、程家坡,总长9千米。县乡(镇)级公路11条,总长103千米。
历史文化
蚌谷乡因乡人民政府驻蚌谷村而得名。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党委入选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推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