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腹疔,中医病名。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掌面者,亦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症见患处肿如鱼肚,色赤疼痛。相当于西医病名化脓性腱鞘炎。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名词解释
蛇腹疔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掌面者,亦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症见患处肿如鱼肚,色赤疼痛。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特点,与西医病名化脓性腱鞘炎基本相同。
病因
由火毒蕴结,血凝毒滞,经络阻隔,热胜肉腐而成。其诱因常为外伤,如针尖、竹、木、鱼骨刺伤或昆虫咬伤等,感染毒气;内因脏腑蕴热蓄积,两邪相搏,阻于皮肉之间,以致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发病。
病机
1、火毒蕴结
火毒炽盛,蕴结于肌肤,以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故锨红肿胀疼痛。
2、脓毒蕴结
热毒之邪蕴积,热胜则肉腐而酿化为脓,故患处红肿显著,疼痛剧烈,按之应指;热毒壅积,故恶寒发热、便结溲赤。
诊断依据
1、常有手部外伤史。
2、整个患指红肿,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皮肤发红而光亮,关节轻堕屈曲,不能伸展,手指做任何活动均会引起剧烈疼痛。约7-10天成脓。因指腹部皮肤坚厚,不易测出波动感,也难以自行溃破。溃后脓出黄稠,症状逐渐减轻,约2周左右愈合。如损伤筋脉,则愈合缓慢,并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
病证鉴别
类丹毒
发病前多有猪骨、鱼骨刺等刺伤皮肤,或有破损皮肤接触猪肉、鱼虾史。红肿不如疔疮明显,常表现为游走性的红紫色斑片,一般不化脓。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有无死骨。
辩证要点
本病从成脓与未成脓来辩证。未成脓表现为整个患指红肿,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皮肤发红而光亮;成脓则表现为患处肿势增大,红肿显著,疼痛剧烈如鸡啄,患部中软而应指,功能受限。
治疗原则(要点)
本病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辅以外治法。未成脓期宜内治法,火毒蕴结证给予清热解毒;成脓期宜切开排脓。
症治分类
证名:初期(火毒蕴结)
症状:整个患指红肿,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皮肤发红而光亮,关节轻堕屈曲,不能伸展,手指做任何活动均会引起剧烈疼痛。甚则彻夜不眠,发热口渴,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通络。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加归尾、赤芍。
常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证名:成脓期(脓毒蕴结)
症状:局部肿胀色紫,跳痛不休,或见“红线”隐隐于皮下,并向上走窜。若患指啄痛减而胀痛不休,患部略软,是内已成脓。伴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排脓解毒。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忍冬藤、蒲公英。
常用中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证名:溃后期
症状:脓汁已泄,肿痛渐消,疮口未敛,寒热已清,舌淡红苔薄,脉弦。
治法:清解余毒。
代表方:四妙汤加赤芍、丝瓜络、桑枝。
常用中药:紫草、升麻、糯米、甘草。
其他疗法
1、初期
用金黄膏外敷。
2、成脓期
脓成应切开排脓,一般应尽可能循经切开,应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其长度不得超越上下指关节面。切开后,可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插入疮口,外敷金黄膏或红油膏。
3.收口期
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
转归预后
本病若及时治疗,正气较强者,一般预后良好。本病若病情较重,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预防调护
1、手部易受外伤,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
2、患肢忌持重物,以三角巾悬吊固定。生于手掌部者,宜手背向上,使脓毒容易排泄。
3、愈后影响手指屈伸功能者,应早期加强功能锻炼。
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丁疮病诸候》:“丁疮……在手足、头面、内节间者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