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颈龟
髭龟科动物
蛇颈龟,是爬行纲龟鳖目蛇颈龟科的一个种群,共有11属45种。蛇颈龟拥有一个光滑的、呈椭圆形的背甲,而且相当扁平,沿着其长径有一条轻微的凹陷与背甲等长。背甲为棕色、黑色或暗绿色。腹甲、甲桥和缘盾均为奶油色,沿着接缝处长有深棕色或黑色的斑纹。蛇颈龟有着长长的、伸展开来似蛇一样的颈部,蛇颈龟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形态特征
成龟背甲长通常在12-30厘米,头扁平且较大,其颈甚长,约为背甲长的0.8倍,左右、向上弯曲很灵活。背甲棕褐色(有少部分龟的背甲为淡棕色),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前端比后端小,前后缘盾不呈锯齿状;腹甲黄色,较长且窄,无任何斑点;头顶部、颈背部深灰色,下颌、颈腹部为淡灰色,头部较扁平,喙呈流线形,没有锯齿;颈部较长,几乎超过自身背甲长度,不能缩入甲壳内;四肢背部深灰色,腹部淡灰色,前肢和后肢均具4爪;尾短。
雌龟体形较大,一般体重在1.75-3千克,背甲长20-25厘米,尾短,泄殖腔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内;雄龟体形小,体重在0.7-0.9千克,通常背甲长16-20厘米,尾长,泄殖腔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之外。
近种区别
与中国国产的龟类主要区别在于蛇颈龟的颈部不能缩入甲壳内(中国国产龟颈部能完全缩入甲壳内),只能藏匿于甲壳侧部;腹甲前部有间喉盾,位于喉盾、肱盾、胸盾间。
生活习性
蛇颈龟喜潜入淤泥中,白天不喜欢上岸,趴伏在岸边休息或爬动,只能看到龟将鼻孔露出水面换气,没有晒壳习性;晚间有部分龟上岸活动,遇惊动立即窜入水中。干池时龟躲藏于淤泥中,只露出鼻孔呼吸。适宜水温为25-32℃,水温18℃停食,水温15℃进入冬眠。以肉食性为主。小鱼、小虾、蚯蚓、孑孓、螺肉、瘦肉丝、黄粉虫、配合饲料经过形、色特殊处理后,几经驯食亦是比较适宜的饲料。
分布范围
蛇颈龟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托雷斯海峡部分岛屿。
繁殖方式
重1750克雌龟的卵巢已发育,体内有卵黄和带壳的卵。初步推测,性成熟期为7年,在原产地10月开始产卵,次年2月结束,每窝3-16枚,卵白色,短椭圆形,硬壳,平均重9.85克,平均长30毫米,平均宽23.7毫米。
养殖技术
由于该种龟的颈特别长,其裸露的皮肤表面积较大,加之皮肤较细嫩,易受损伤,导致感染,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宜采用洁净水或消毒过的水源。
丰要为养龟箱或盆,其高度应大于所养龟背甲长度的2.5倍以上而且四壁及底面等均须光滑无毛疵。可采用电热棒和恒温自动控制仪对养龟水控温,适宜水温为26-28℃,亦可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预先把养龟水加温并调至宜养水温。养龟箱、盆的一侧底部应开一排水孔,加装闸阀,亦可开个直径为15毫米的洞,以便用葡萄糖盐水瓶的橡皮塞堵上,方便排出旧水,从而减少换水对龟体的损伤。
以稀放为宜,但高密度饲养时亦可达100只/平方米(稚龟饲养),规格在100克/只以上,宜低于20只/平方米。
蛇颈龟特别喜食小鱼、小虾和蚯蚓、红虫,由于属突发性吞食习性,所以应将硬刺等事先剔除,如是田螺,则须把螺壳和厣去掉,切成适口的条块再投喂。无论何种饲料,必须新鲜、不变质并经消毒后方口使用。投饵时鲜活饵料日投饵率为10-15%,配合饲料为1.2%左右。每日于8:00-9:00和17:00-18:00分两次投喂。投喂时须注意多点、分散、匀布式投喂,尽量避免因挣食而误咬伤龟体。
每天应换水一次,以保持良好水质,如无专门排水阀门,换水时应特别小心,切不可粗糙马虎,应一只只的轻取轻放。每日及时采取虹吸法,把养龟水体中的污物、残饵吸出。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应超寸2℃。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6年 ver 2.3)——近危(NT)。
主要价值
蛇颈龟在淡水龟类中以其独特的长而弯曲的颈、大而扁平的头部及翘首翘双后肢的小鸭造型而具有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Chelodina oblonga.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3 13:1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