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代谢紊乱
病症名称
蛋白质代谢紊乱对肾小球疾病患者来说,即便是肾功能正常,因蛋白质丢失也可 能出现致死的合并症。肾小球滤过膜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是蛋白质丢失的根本原因。动物 实验及人类临床研究已观察到肾功能减退速度与尿蛋白程度呈直线相关,表明蛋白尿有肾毒性,因此治疗也应针对非特异性地降低尿蛋白来预防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动物实验发现,黄芪当归合剂能抑制微小病变肾病鼠的蛋白质 分解代谢。如同时增加蛋白质摄入,则可明显纠正肾病综合征 (NS) 鼠的蛋白质代谢异常 [8]。临床实验亦证实:黄芪、当归在富蛋白饮食基础上可使 NS 患者体内处于高水 平的氮更新率及氮平衡状态呈明显下降趋势 (P<0.01),而蛋白质净 合成率 (蛋白质合成率/蛋白质分解率) 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 (P <0.05)。表明黄芪、当归可通过促进患者蛋白质净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纠 正 NS 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改善机体状况[9]。有人用分子杂交方法从分子水平 上探讨了黄芪、当归的治疗机制[10]:分析表明,黄芪、当归能增加 NS 鼠肝白蛋 白 mRNA 水平,使肝白蛋白合成增加,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蛋白质 代谢紊乱。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肝脏核酸代谢有作用。它可增加肝细胞内的 rRNA 和 m RNA 含量,抑制核糖核酸酶 (RNase) 活性,增强RNaes 抑制因子的活性,说明黄芪促进蛋 白质合成有其物质基础。采用核转录活性测定 (nuclear run-on assay) 和分子杂交的方 法寻找黄芪的有效作用组分,观察了 NS 大鼠肝白蛋白基因的转录活性和白蛋白 mRNA 的表 达水平[11],结果表明:肾病组转录活性高于对照组,而黄芪、当归治疗组又高于 肾 病组,白蛋白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吻合:用单味黄芪或黄芪的3个单组分黄芪多 糖Ⅰ(相对MW 36 000)、黄芪多糖Ⅱ(相对MW 12 500)、黄芪皂苷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加 N S 大鼠血 浆白蛋白水平,改善 NS 大鼠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中尤以黄芪和黄芪多糖Ⅱ效果较好,有效 成分可能是相对 MW 为12 500的多糖成分,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 RNase 及其抑制因子的作用有关。
降低尿蛋白量:我国药典明确指出黄芪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有治疗作用[1]。 众多临床研究均发现[12~15]:大剂量黄芪 (总量均在100 g 以上) 对急、慢性肾 炎及 NS 患者的尿蛋白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并认为该作用是通过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改善机体对抗原的清除力而使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有所修复,尿蛋白排出量下降,肾功能 改善。近来有些研究认为,黄芪对大量尿蛋白形成无重大影响。笔者认为 该结论似乎与其使用黄芪疗程短,用量不足有关。因大部分实验研究中,所用黄芪总量仅相 当于生药 30~40 g[8~11];尽管如此,在其间的一个临床研究中 (黄芪用量 30 g/d,疗程 30 d),也发现尿蛋白量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P<0.05) [9]。故笔者认为大剂量黄芪有降低肾小球疾病尿蛋白排出量的作用,但其机制需进一 步研究。
另外,在以-3 H-苯丙氨酸肌肉蛋白掺入法研究 NS 大鼠肌肉蛋白质代谢情况时,发现黄 芪 及黄芪皂苷能明显增加 NS 大鼠肌肉蛋白掺入率 (与未用药组分别比较,P<0.01 、P<0.05),表明黄芪可以增加肾病鼠肌肉蛋白的贮备[1 6]。此外,黄芪还能提供人体内的所有必需氨基酸[17]。由上可知,黄芪能从 合成、分解、排泄的整体上改善肾小球疾病时的蛋白质代谢紊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21:5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