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生物学效价
生物学名词
生物学效价(BV),也有人称之为生物学利用率(BA)。霍启光(1993)指出,在生物学效价的定义上,FOX认为是“某种养分支持生物机体结构与机能正常的量化估测”,而Sibbald则认为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养分进入体组织后用于正常代谢机能的效益。
简介
生物学效价包括消化率(digestibility)、吸收率(absorbability)、代谢率(metaboliz-ability)、同化(assimilation)、有效性(utilization)、可利用率(availability)等多重涵义,国际上尚无统一认识。大多数情况仍以消化率或代谢率为基础,通过经验公式推算之后,冠以“可利用”这个术语,严格地讲多非真正的可利用养分,应该解释为“可以提供能够被动物利用的养分”。
历史上曾经有人用生长测定法、微生物法、血浆含量法等评定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生物学效价,但经验证明,干扰因素颇多,除了用于专门的试验,已很少被人采用。迄今尚无十全十美,而且被大家都接受的方法,已经发表的不少资料多未交待其参数是用哪一种方法测出,所以在引用资料时应该查清资料根据。
测定方法
(一)无氮日粮法
为了避免内源性氨基酸对氨基酸利用率测值的干扰,在试验时配制一种不含氮(包括氨化物、氨基酸、蛋白质等)但含有足够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特殊试验日粮,喂给一组试验动物,事先求出内源性氨基酸含量,用以校正表观氨基酸消化率。利用无氮日粮法测定动物体内代谢性粪中的养分和内源性尿中的养分的手续繁杂,费用很高、常出现动物食欲下降甚至拒食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反刍动物来说,代谢性粪氮含量受日粮中纤维性物质的影响变异很大。当无氮日粮中的构造性碳化合物不能满足瘤胃内正常的微生物活动的需要量时,所测得的数据,多不能反映出客观实际。
(二)回肠末端取样法的生物学背景
是一种测定单胃动物对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生物学体内方法。由波兰科学家翟布洛瓦斯克(Zebrowask,1974)提出,为了排除在测定氨基酸“利用率”时,在大肠阶段产生的种种内源性物质的干扰,提出了在回肠末端作瘘管手术,采集食糜,藉以测定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方法。各国科学家在瘘管技术方面进行了多种设计,其中主要有‘,T”型瘘管和“桥”型瘘管等。桥式瘘管法是分别在回肠末端和盲肠后端各安装一个“T”型套管,然后用一“桥”型管将二者连为一体。取样时将其“桥”型管拿掉,从回肠末端取其全部食糜。定时称食糜总重量。同时取总量的10%作为待测样品,再将剩余的食糜从盲肠末端瘘管处送回动物体内,以保持动物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而“T”型套管法则只能在回肠末端(10~15cm)处安装“T”型瘘管。由于此种方法不能取其回肠末端全部食糜,所以只能采用稳定物质(如三氧化二铬等)为指示剂法。取样化验间接计算。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不易掌握,所测结果误差较大,稳定性差。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4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