蛸科
章鱼目的一个科
蛸科(Octopodidae)是指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总目(Octopodiformes )、章鱼目(Octopoda)的一科。是头足纲中最大一科,通称章鱼。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中国南部沿海的真蛸和北部沿海的短蛸均有一定产量。蛸的干制品称“八蛸干”或“章鱼干”。胴部呈卵圆形或卵形,外套腔口狭,腕8只,吸盘2行或1行。腕间膜狭短,雄性右侧或左侧第3腕茎化,顶部特化为端器,无鳍,多有墨囊。内壳退化,背部两侧仅保留小壳针。齿式3·1·3,又名章鱼科。
形态特征
该科动物头部两侧的眼径较小,头前和口周围有腕4对,长度相近或不等。蛸科的腕上大多具两行吸盘,有的种类只具单行吸盘,右侧或左侧第三腕茎化。腕的顶端变形 ,称“端器”,无触腕。胴部卵圆形,甚小,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仅在背部两侧残留两个小壳针。不具发光器。雌体具1对输卵管。
种类
长蛸
别名为长爪章、马蛸、长腿蛸、石拒章拒。胴部长卵形,胴长约为胴宽的2倍,体表光滑,具极细的,色素点斑,长腕型,腕长为胴长的6~7倍,各腕长度不等,第1对腕最长也最粗,其腕径约为其他腕径的2倍,腕式为1>2>3>4,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甚短,仅约为左侧对应腕长度的12,端器匙形,大而明显,约为全腕长度的116,阴茎略呈“6”字形,膨胀部卷成螺旋状,阴茎部较短。漏斗器“W”型。鳃片数9-10个。中央齿为五尖型,第1侧齿甚小,齿尖居中,第2侧齿基部边缘较平,齿尖略偏一侧,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已知成体齿尖略偏一侧,第3侧齿诉似弯刀状。
短蛸
别名为坐蛸、短腿蛸、望潮、短脚章短爪章。胴部卵圆形,体表具很多近圆形颗粒。在每一眼的前方,位于第2对和第3对腕之间,各生有1个近椭圆形的大金圈,圈径与眼径相近,背面两眼间生有1个明显的近纺锤形的浅色斑。短腕型,腕长为胴长的3~4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较左侧对应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1/10,阴茎略呈“6”字形,膨胀部近圆形,甚大,约与阴茎部的长度相近。漏斗器“W”形。鳃片数7-8个。中央齿为五尖型,第1侧齿甚小,齿尖居中,第2侧齿基部边缘略凹,两端约等距,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台湾、南海及北部湾,日本。
真蛸
胴部卵圆形,稍长。体表光滑,具极细的色素点斑,胴背具一些明显的白点斑。短腕型,稍长腕长为胴长的4~5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甚至短于左侧对应腕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1/30,阴茎棒状,膨胀部与阴茎部已难分开。漏斗器“W”形。鳃片数9~10个。中央齿为五尖形,第1侧齿甚小齿尖居中,第2侧齿较短,基部边缘较平,齿尖略偏一侧,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220mm。
分布:为沿岸底栖性种类。白天常潜伏在沙泥海底或岩礁缝中,晚间猎食猛烈,有趋光性,体大力强,底栖蟹类、虾类和贝类均为其猎捕对象,在我国渔民中有“卷走母猪”传说。国内分布于东南沿海。
卵蛸
别名为短爪章、四眼鸟。胴部卵圆形,体表密生许多形小颗粒。在每一眼的前方,位于第2对和第对腕之间,各有1个近椭圆形的褐黑斑块,其生有1个小银圈,背面两眼间无任何斑块。短腕型腕长为胴长的3-4倍,各腕长度相近,较左侧对应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2乃3,阴茎略呈“6”字形,膨部近圆形,略短于阴茎部的长度。漏斗器“W”形鳃片数8~10个。中央齿为三尖型,狭而长,第侧齿较小,齿尖略居中,第2侧齿基部边缘较平两端略等距,齿尖略居中,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
生活习性
该科动物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或在底层划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水层中。有短距离的生殖和越冬洄游,以龙虾、虾蛄、蟹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食。本身常为鲨鱼、海鳗等的猎食对象。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产出的卵子状如饭粒,常成穗连在一起。不同种类的产卵量相差甚大,从几千个至十余万个不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13:4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