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子,中药名。为蜜蜂科蜜蜂属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等的未成熟幼虫。动物中华蜜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具有祛风,解毒,杀虫,通乳之功效。主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产后乳少。
入药部位
未成熟幼虫。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入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解毒,杀虫,通乳。
主治
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产后乳少。
相关配伍
1、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2、治小儿疳积,蜜蜂子焙炒,调入砂糖、酱油,每日3次,每次3-5个,饭时用之。(《中国动物药》)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研末,1-2g。
使用注意
畏黄芩、芍药、牡蛎、白前。
炮制
采集加工:在养蜂季节从蜂巢中取出幼虫。
形态特征
中华蜜蜂,别名蠓螉《广雅》,蜡蜂《纲目》,东方蜜蜂(蔡邦华《昆虫分类学》)。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生长环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蛹状物,长约15mm,直径约5mm。
相关论述
《本草经集注》:“前直云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