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脱(蝉蜕),疏散风热药,用于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主产于浙江龙游、奉化、余姚、安吉、临海,福建莆田、三明、永安等处,此外云南、四川亦有少量出产,主销广东及出口。
性状
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
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
头部触角多已脱落,复眼1对横生,略突出,透明。
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前一对足粗壮具齿,后两对足稍细长,均被黄棕色细毛。
腹部圆而丰满,有曲纹,尾部钝尖,由腹部至尾端共9节。
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产地
本种栖于山上竹林中。
生药性状和蚱蝉蜕极相似,但色较棕红;腹部狭,腹部上端尤细;每节在近下缘处有一条显著或不显著的黑棕色横纹;尾端呈尖锐刺状;所附泥土极少或无。(照片中)
以个整齐、金黄色而透红光、无泥沙者为佳。
种类
土蝉衣
略呈椭圆形而弯曲,腿爪多相互抱拢。长约3.5cm,宽约2cm。全体黄棕色,半透明。头部横生二目,稍突出,额部具突出的黄棕色细毛。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胸部生足3对,前一对似螳螂爪,后二对稍细长,作两截形,足尖有细钩,均有黄棕色细毛。中部两旁具小翅两对,前对长,后对较短。背腹部圆而丰满有曲纹,末端钝尖。由腹部至尾部共分9节,每节均有棕色横纹。体轻而光亮。无臭,味淡。
金蝉衣
体较小,金黄色。背部裂口呈一字形开裂,腹狭长,环节单线,由腹部至尾端共七节,尾端尖。
功能主治
功效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
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惊风抽搐,破伤风。
应用
1、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有表证者,可与荆芥、薄荷、金银花等配用;表里热盛者,并用石膏,以清解表里之热。风热所致的失音、咽痛,则常与胖大海同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以及风疹、风疹块,皮肤搔痒。前者,常配牛蒡子、薄荷、葛根等以透发麻疹;后者,常配白蒺藜、荆芥、防风等以祛风止痒。
3、用于风热目赤或翳障。前者,常与菊花、木贼、白蒺藜配伍,以疏风明目,如菊花散;后者,常与石决明、赤芍、当归等配伍,以退翳明目。
4、用于破伤风和
小儿惊风。破伤风,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常与天麻、全蝎、天南星配伍,如五虚追风散;小儿惊风,发热、抽搐者,可与钩藤、僵蚕、黄芩配伍,以清热息风。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用于息风止痉,可用至30克。
研究
含大量甲壳质。
有镇静作用。能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有阻断作用。
相关记载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