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蛇科(Elapidae)又名
眼镜蛇科,原本眼镜蛇科是一个单独的科,但后来有很多类似于眼镜蛇特征的蛇类不断被发现,就不断归到眼镜蛇科下,但很多种类的特征又与眼镜蛇属(Naja)有很大区别,于是眼镜蛇科就被单独作为一个属,而把原来的眼镜蛇科改名为蝙蝠蛇科,但也仍然可以叫眼镜蛇科。这个科类的蛇都是剧毒蛇类,包括
眼镜蛇属、
眼镜王蛇属、曼巴属、
环蛇属、珊瑚蛇属等等,毒性最强的蛇是
太攀蛇属和棕澳蛇属。眼镜蛇科的蛇类都有前钩牙,但是他们的牙较短,在口腔内不能折叠,所以没有蝰蛇那样毒牙的长度,也不能像蝰蛇一样穿透手套,捕食的效率不如蝰蛇高,所以在分类上比蝰蛇相对原始,但其毒性比
蝰蛇大,更容易致猎物或敌人于死地,这也算是自然界的一种选择性平衡。
所有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于前上颚的毒牙用以注射毒液,毒牙与毒腺相连。它们为陆栖性,大多与
游蛇科的成员相似,拥有带着光滑鳞片的细长身体,不像蝰蛇科,它们的颈部与头部的大小形状相似,并拥有圆形的
瞳孔。有少数成员例外,如澳大利亚的南棘蛇(Death Adder)则是有与蝰蛇科非常相像的体现。 某些眼镜蛇科成员是树栖性,它们也是爬树能手,例如非洲的曼巴蛇、
树眼镜蛇(有时会与曼巴蛇混淆,因为
曼巴蛇属与
眼镜蛇属为近亲,加上其为树栖性故有时被翻译为“树眼镜蛇”,但照其英文名mamba直接翻译的名字“曼巴”会更准确)及澳大利亚的
盔头蛇属等。
它们常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住宅附近也常见出现。该蛇食性很广,既吃蛇类、鱼类、蛙类,也食鸟类、蛋类、蝴蝎等。属昼行性蛇类,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
蝙蝠蛇科能耐高温,在35-38℃的炎热环境中照样不回避阳光,仍四处活动,但对低温的承受能力较差,冬季都喜集群冬眠,在气温低于9℃时易遭冻死。蝙蝠蛇科有剧毒,若惹怒了会伤人,为我国的主要毒蛇之一。
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在上颚的毒牙。毒牙为中空,在嘴巴闭合时会藏与上颚前端,不会收褶。它们的毒牙长度与移动性都为中等,程度介乎
游蛇科(毒牙短,移动性低)与
蝰蛇科(毒牙长,移动性高)之间。某些眼镜蛇科的成员有较长及较有移动性的毒牙(如南棘蛇、曼巴蛇、太攀蛇、
眼镜王蛇),可以施以较快的攻击。 另外,有些眼镜蛇科中(
眼镜蛇属)的成员还懂得喷射毒液自卫,它们的毒牙特别,也是已知的所有毒蛇中,少数会喷射毒液的。
眼镜蛇科的成员们皆有致命的
神经毒素,大部分成员的毒液也带其他毒素,如细胞毒素及心脏毒素等。它们的攻击都可以致命。某些成员的体型也很大,并能分泌大量毒液(如
亚洲眼镜王蛇、非洲黑曼巴蛇、澳大利亚海岸太攀蛇等)。它们的毒液用于猎食或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