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蝼,汉语二级字,读作蝼(lóu),〔蝼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蝼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基本信息
蝼(蝼)
lóu
(1) 〔~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 (蝼)
词性变化
lóu
[动]
谓被蚁蛀蚀 [eat;bore through]
常用词组
lóugū
[mole cricket]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黄色。前足发达,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通称“蝲蝲蛄”,有的地区叫“土狗子”
蝼蚁
lóuyǐ
[mole crickets and ants—nobodies;nonentities] 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韩诗外传》
蝼蚁之力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正韵》卢侯切,𠀤音楼。蝼蛄。详蛄字注。
又蝼蝈,蛙也。详蝈字注。
又土蝼,兽名。《山海经》昆仑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竹书纪年注》有大蝼如羊。《魏公卿上尊号奏》有熊之兴,地出大蝼。
又《说文》螭亦名地蝼。
又囿名。《晋语》赵𥳑子田于蝼。《注》蝼,晋君之囿。
又《集韵》龙珠切,音廔。天蝼,虫名。《尔雅·释虫》螜,天蝼。《古今注》蝼蛄,一名天蝼。《扬子·方言》蠀螬,秦、晋之闲谓之蠹,或谓之天蝼。
又音漏。内病也。《周礼·天官·内饔》马黑脊而般臂蝼。《羣经音辨》蝼,干宝读去声。《吕氏春秋》戸枢不腐,流水不蝼。 《礼记》作漏。
汉译英
lóu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9:21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词性变化
常用词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