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壶菌
壶菌科壶菌属真菌
蝾螈壶菌(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是壶菌属下的一种水生性真菌,2013年才被科学家所认知,它能够感染蝾螈并引起壶菌病,被认为是导致欧洲西北部的火蝾螈种群濒临灭绝的原因。
物种介绍
2013年,科研人员分离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真菌,它被认为是驱动着欧洲西北部的火蝾螈种群走向几乎灭绝的原因。An Martel及其同事寻找了困扰着当地火蝾螈(Salamandra salamandra)种群的这种神秘病原体,并且发现了第二种蛙壶菌致病病原体:一种壶菌真菌,作者将其命名为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sp. nov。这组作者报告说,从这种全球衰退当中死亡的火蝾螈的皮肤损伤中分离出的这些真菌看上去为寄生在脊椎动物身上做好了准备。这些真菌比蛙壶菌喜欢更凉爽的气候,在50到59华氏度之间生长得最好,并且无法在华氏77度以上的温度下生存。这项研究发现,实验性地让产婆蟾感染了B. salamandrivorans,结果表明它能抵抗这种迅速杀死其他两栖动物的侵蚀性的皮肤疾病。这组作者说,这些发现提示B. salamandrivorans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相比,它可能在两栖动物世界中占据了一个不同的生态位。
生物特性
蝾螈壶菌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水生性真菌,能够特异地感染蝾螈引发壶菌病。
实验室环境下,蝾螈壶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10-15℃之间,当环境温度超过25℃就会死亡。
病理特性
蝾螈壶菌能够导致蝾螈患上壶菌病。症状首先是皮肤受损,而皮肤在蝾螈的呼吸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真菌会影响蝾螈的呼吸以及吸收水分和某些基本矿物质的功能。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1 11:56
目录
概述
物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