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Inclusion﹞,是继「回归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论,但是,她的教育方式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所以我们可以看见融合班的教室和一般小学教室的摆设不一样,不是排排坐的对着黑板、看着老师,而是分小组上课,很少写黑板却有许多辅助教具,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以
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及同辈间的学习、合作以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所以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小孩都因其不同特质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指针,而是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 。
融合的定义
1.融合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
2.完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儿童不分类别及轻重皆可全时融入普通班。
3.融合希望能合并普通及特教系统,建立一统整独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希望将不同种类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融合的好处
1.特殊学生成本降低。
2.代表教育系统正向的改变。
3.和同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让所有人主动关心,对普通及特殊生的学业及社会性有益。
5.有机会接触到较有天赋的教师。
6.能接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
融合的原因
1.特教缺乏严谨的课程。
3.对轻度残障者的教学与普通班教学混为一谈。
4.教学决定缺乏参考点,过份主观。
5.特教师资训练不足以应付学生需求。
融合的要素
1.普通班及特殊班教师合作计划及教学。
2.同侪合作学习。
3.有效教学。
4.态度以利互动。
5.充分的资源及支持系统。
6.政策。
融合的要件
1.课程与教学必须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
2.融合的理念须引导教学,须整个学校都能接受融合的理念。
3.融合不是只要安置就好,每个学生的需求都应被顾及。
4.不断的在职训练。
5.设立融合班前应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及支持系统,以提供学生所须的服务。
6.融合只是一种选择,除了融合应有其它安置的选择,例如特殊班。
7.普通班级的调整必须合理及符合经济效益。
8.老师应有参与的意愿而不是强迫参加。
融合模式的设立及发展应由学校开始,而不是由上级订出遵守的原则。
融合教育主题
在融合的理念下,只要班级中有特殊学生,老师就必须提供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融合的理念很容易了解,可是在执行上仍需要很多相关要件的配合,例如:
(一)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要彼此合作,共同教育学生。
(二)老师应专注在学生的能力,而非学生的障碍。
(三)校长在融合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领导者和支持者。
(四)融合教育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时常开会沟通和协调。
(五)鼓励家长参与,亲师合作无间,创造出全面皆赢的成果。
(六)要注重
合作学习、
主题教学、同侪支持;善用计算机科技教学
融合模式
融合教育推行到如今,不论国外或国内,赞成者勇往直前,反对者无心参与。虽然融合趋势招致许多反对的声浪,但从融合的
教育哲学观来看,如所有学生有权利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特殊孩子也是班上的一员,学生良好的学习应以单一教育系统替代普通、特殊二分的教育系统,以及家长、教师、学生交互影响的力量可以促使融合模式比分离模式更易成功。如果秉持这种理念则融合模式的确是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耕耘的方向。但是,实现融合教育的确需要整体的考虑及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对所有儿童有利。
国外文献提出实施融合教育中四种可行模式,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融合模式并与台湾的现象作一比较说明,也作为未来实施融合教育的参考:
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常会在心中出现两个问题:
1.怎样作才能使孩子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2.特殊化的教学希望达到什么程度?
事实上,融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使老师受惠,而是能真正满足学生长期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隔离的方案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但却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换言之,要真正落实融合教育必须有两个要件:
1.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
2.建立成员间共同的信念。
融合教育是建立在以下六个原则上
1.零拒绝
2.在住家附近的学校受教育
3.按自然比例安排特殊学生在普通班级中
4.在于自己年龄相近的班级受教育
5.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教师共同合作
6.教育服务是建立在了解学生能力的长处并且从长处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