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创新是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
大企业创新转型、提升
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融通创新日益成为创新主体的一种自觉。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可以说,融通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企业创新转型、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2021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从引领力量、推动范围和实现渠道三个层面探讨了融通创新,尤其是智能技术的融通创新,对不同领域创新和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融通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企业创新转型、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更强调创新链条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深入融合,创新链条前后端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得益于区域内多种要素、多元主体和多个产业群共同发力的系统性作用。
三是更强调风险共担的多元性。新业态下,市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由市场需求拉动技术进步,转变为由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兴起。这种变化增加了创新环境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多元主体的风险共担。
一是聚焦“融合”,构建“点—链—网”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第一,强调企业引领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集群凝聚和互动,可通过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通过地域文化形成的人文凝聚力吸引企业集聚。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化决策机制,支持专业人士参与决策过程,积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二,注重产业链补链和服务链升级,进一步突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在引导产业链聚集的同时注重补链招商,引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前瞻性识别包括场景需求、个性需求和服务需求等在内的各类需求,不断促进产业服务链升级。第三,构建产业主体与服务机构的网络链接,形成互促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促进包括企业、政府、高校以及孵化器等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元主体之间的融合,为企业打造多方面的产业服务网络。
二是着力“畅通”,更好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第一,畅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知识流动。政府可以通过构建创新企业服务地图、建立基于互联网前沿技术的企业数据库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发展运营中的困难和行业特点的把握,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在此基础上,探索设立专业化中介平台,引进专业人才负责运营,以更了解产业、更接近市场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第二,畅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知识流动。要发挥行业领军人才的跨界作用,可考虑支持高校成立由企业资助运营的、独立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中心,缩短技术产业化距离;建立技术转移平台机制,鼓励高校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中心,校地共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第三,畅通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政府可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来破除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激励企业投入创新竞赛,从而提升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加强企业集群线上的交流沟通和知识流动,从而促进知识在不同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流动,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产业和市场前沿信息,促成企业之间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