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蟠螭纹铜镜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
战国蟠螭纹铜镜是战国时期的一件青铜器,直径19.3厘米,重0.527千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发展沿革
商周时期,铜镜最早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镜背装饰语言丰富,镜面平滑光泽,已经具备基本的照容功能。
战国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随着礼乐制度的衰落,青铜礼器的铸造数量逐渐减少,而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多样,数量和纹饰的类型增加,铸造技艺精巧成熟。
文物特征
战国蟠螭纹铜镜直径19.3厘米,重0.527千克。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相关资料
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中国出土最早的铜镜时代为齐家文化时期,但是直至春秋时期,铜镜的生产和使用仍不普遍,到了战国时期,始大量生产。
参考资料
战国蟠螭纹铜镜.故宫博物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4:11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文物特征
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