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山,位于
枣庄市新城东北二公里,因山的东部为圆形似蟠龙而得名,龙首高271米,西向蟠龙河,若昂首而远瞩者,龙首石笋林立,象似龙须,下有二泉,曰龙眼。
蟠龙山,别名很多,因山东有井字峪村,又名井字峪山。清代咸同年间袁金歧在山上创建山寨,又曰袁家寨山。山上有很多小山头,均有名:曰大洞山、小洞山、栖凤山等,每个山名都与其特殊的景色有关,其中奇景有三:一、大洞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泉,泉水通河,高山河水洞相连。《
峄县志·山川》载:“大洞山,前为朝阳洞,洞踞峰下,悬崖百尺,灌木阴森,其门阔四、五尺,高倍之,历数武(一武即半步),至二洞,俯而入,中有石如植屏。缘屏左右行十余步,至三洞,登数十级皆砌成者。燃炬入,则石平如砥,四壁光洁,可容数百人。一泉自上滴沥,石盂承之,饮之甘绝,凉尤冰齿。其后深昧不测,烛亦不燃,游者不敢复进。或以其下与南明河(今名蟠龙河)通也”。新中国建立后,当地乡政府作过测量,其洞高5米,宽3米,深100余米,可容数百人,但没有向深处勘测,据村民传说,古时有人带一鸭,上午放入洞内,下午鸭从蟠龙河游出,从山上至蟠龙河约4华里。二、袁山寨内有叠成岩,叠成岩是水中微小藻类分泌和沉积而成的化石物,有青、灰、兰、褐色,远望象海水波浪,甚是美观。这种化石物,在七亿年前的震旦纪地层中发现较多。为什么这种水中化石物会在龙山上,莫非龙山在七亿年前曾在水下?这个地区是有这样的传说:“有次大洪水到来的时候,人们都逃到了青山头,山半腰挂满了杂草,幸亏水没到山顶,人们才幸存下来。”这种传说肯定不是一万五千年以内的事,因为这个时间,本地区有连续的人类遗存发现。但《地质史》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地区在一万五千年前,确有“几次沉浮”和“几度沧桑”。我们这个地区是泰山古陆的西南边缘。西面和南面都是洼地,属黄淮冲击区。早在七亿年前的震旦纪,这里确是海底,叠成岩这种藻类化石物,可能就是那时形成的,此后到四亿年前,这里一直是海相沉积环环,四亿至三亿年间,地壳抬升,海水退却,这里成为陆地,三亿年后的七千年间,地壳出现震动性运动,海侵、海退交替发展,也就是经过“几度沦桑”,直到两亿三千万年前,
陆相沉积环境才基本稳定下来。此后,由于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这里的地貌也有变动,但没有长期再陷为海底,直到一千三百万年前,滕县、临城、沙沟、周营、阴平、古邵这条弧线地带才稳定下来,地壳没有上升,也没下降。但弧线之东北的山区、地壳仍在缓慢上升,弧线之西南的黄淮冲击区,地壳仍在缓慢下沉,所以千百万年来,鲁西和苏北一直是河湖沼泽地区,黄泛灾害频繁,居子弧线上的人们,经常看到洪水灾害,所以有“洪水上山”的传说,想见一见吗?请到龙山观看。三、袁山寨,也是龙山一大“奇迹”,奇在二十多华里的石头城,竟在十天内建成,全国罕见,是神助,还是人为?值得一看。清咸丰、同治年间,徐海、运河沿岸,捻军兴起,山东、安徽、苏北各县秩序大乱,滕南、峄西的袁金歧、褚慎助号召村民到龙山上建寨避乱,万户响应,聚居龙山,出了许多传奇故事,编成戏曲,演遍大江南北。如,袁金歧举大旅,龙山神力助,刀劈山石滚,万人十天建大城,天旱甘露降,箭穿松树过山岗,万众一心保家乡。传说此山寨为抵挡捻军而建是不可能的。同治四年四月初五,捻军十万大军过临城,清僧王和山东布政使丁宝桢的万名清兵在西仓桥堵守,一击即溃,丁宝桢吓的装成乞丐逃走,僧王在鲁西被杀死,小小民寨岂能抵挡捻军。但是战乱之后,散兵游民到处绑架抢劫,乡村秩序大乱,到是事实,民寨抵挡小股土匪,是可能的。当时的袁家寨究竟起到过什么作用?无法查考,但万人十日建大城,可能是事实,此城与一般县城无异,而长度却比一般县城长三至四倍。如此大的石头工程,十日建成,全国罕见,堪称“奇迹”。“神助”、“刀劈”是无科学依据的,这只能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也应了一句古语:“众志成城”。
蟠龙山山势连绵数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错,其间杂有参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鹏,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位于南常乡北部边境,古称朝阳山。清《峄县志》记载:“朝阳山在焦山南里许,东西两岸,大石参差上耸,各相向如揖,而东麓则龙头之汪流绕其下,曲折迤逦而南出。断岸巨垣仰卧中流,怒泉飞渡,喷珠沫雪,声振水外,旁有磐石,可坐数十人。游人多觞咏其间,以其类柳州石,名曰石头之汪。”今石头之汪已不复存在。朝阳山南有奶奶山,亦称天姥寨山。奶奶山阳有玉华泉,西麓有凉泉,二泉水合流经南常过杨庄入大运河。现区域内拥有山林绿化面积680亩,后坡现存薛城境内面积最大,树龄最长,郁闭度最好的大片侧柏林,当地老百姓俗称松树林,走入林内,松涛阵阵,遮天蔽日;东坡现存薛城境内保存最好的一片火炬林,重阳时节,火炬花开,映山红遍;山阳坡保存有当地最大的一片山杏林,阳春三月,香花满溪,红杏出墙;另外,境内还有黑松,刺槐,金荆,石竹,香蒲等几十种森林资源,林内雨后菌类资源十分丰富,幸运得时候可以采到几枚灵芝草。林中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林中漫步,一不小心就会惊起一只野兔或几只山鸡,转迅间飞奔远去。九顶凤凰山周围保存有山东丘陵地区最宽阔完整的环山路,个别路段疏通后,可以双向通车。山前有两处铃铛水库,山后有东,西,北三处中大型水库,清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晨雾飘淼处,碧水连天,是垂钓休闲的好去处;须晴日,月朗星稀之夜,于凤凰峰顶观“安得五湖明月在”吟“不愁无处下金钩”。九顶凤凰山之阴,一泓清泉蜿蜒西去,这是一条古老的溪流,古书上有记载,是一条能灾辟邪的河流,名曰漳水。漳水南岸,有一巨大坟茔伟岸突出,无人知道堆于何时,茔前一古柏,无人知道它历经了多少寒暑,只知是一古代将军的墓。
南常故城坐落在凤凰山之阳的一片平原地带上。南常故城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约440米略呈长方形。故城东北隅,沿东墙基向北延伸出一个南北约100米的突出部分,俗传为“北门”,亦称“瓮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经常有画像石刻出土。曾发现距今两千年而完整无锈的
汉代环首铁刀、汉代石羊、和大批陶器。《诗经·鲁颂》记载:“居常与许”。东汉古文经学大家郑玄曾注释:“常,或作尝,在薛之南。”从《
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春秋时期“常”的地理位置即在今南常故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