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鸻
蟹鸻科蟹鸻属动物
蟹鸻(学名:Dromas ardeola):是鸻形目的单型科蟹鸻科中的唯一物种。中型海滨鸟类,体长约40厘米。体羽黑白两色,后背和翅膀的初级飞羽以及喙为黑色。腿长。
形态特征
蟹鸻体长38-41厘米,翼展75-78厘米;体重230-330克。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涉禽。当它把头埋在肩膀上时,它的大头和巨大的长5-6厘米的喙从远处看就像一只长腿海鸥。蟹鸻有一个又直又大的喙,在滨鸟中是独一无二的,专门用来杀死螃蟹和打开它们的壳。它有一个大而不成比例的头部,要么全白,要么在后冠和颈背上有深色条纹。体羽毛是白色的,除了背部和初级飞羽是黑色的,在飞行中清晰可见。大大的眼睛是黑色的。尾巴灰色。腿蓝灰色,脚趾部分有蹼。两性都很相似。
幼鸟缺乏成鸟的显著特征,覆羽灰棕色,冠和颈背黑棕色,体羽银灰色、尾巴棕色。它们还没有巨大的喙,腿也更短。在15个月大时,就会长出成鸟的羽毛。
栖息环境
该物种栖息于沙质海岸线和岛屿、潮间带沙坪和泥滩、河口、泻湖和裸露的珊瑚礁,也出现在岩石海岸上。特别需要内陆1公里以内的沙岛或广阔沙丘来挖掘筑巢洞穴,喜欢在沙丘中繁殖。
生活习性
迁徙
蟹鸻有许多个体在8-11月之间向南迁徙,并在3-4月之间向北返回,尽管在其大部分活动范围内,该物种的数量全年都有波动。
行为
该物种通常单独或成松散的群体进食,偶尔成群结队地在泥滩或浅水中一起觅食,并在公共的高潮栖息地聚集。该物种的大部分活动发生在清晨和傍晚涨潮时,蟹鸻与其他滨鸟一起休息,或在火烈鸟中涉水。它们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飞行速度相当慢。腿向后突出到尾巴后面。蟹鸻有一个典型的行为。它以跗节姿势停留在地面上,就像坐在沙子上一样。它像鸻一样进食,“跑-停-跑-潜-动作”。最常见的是,它在退潮时在泥滩或浅水中成群觅食。它在黄昏和夜间最为活跃,通过啄食和探查地面来进食,并一边行走一边寻找猎物。螃蟹实际上是用张开喙的方式刺入的,然后将其压碎并食用。
叫声
蟹鸻是吵闹的鸟类,经常在繁殖地和越冬地鸣叫。是重复的叫声“ka-how,ka-how……”,在繁殖地,则发出刺耳的哨声“kew-ki-ki”或“ki-tewk”。
食性
饮食主要包括螃蟹以及其他甲壳类动物、小型软体动物和海洋蠕虫。
分布范围
留鸟:孟加拉国、英属印度洋领地、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伊朗、伊拉克、肯尼亚、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马约特岛、莫桑比克、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塞舌尔、南非、斯里兰卡、坦桑尼亚、泰国、阿联酋和也门。
繁殖地:索马里和苏丹。
旅鸟:巴林。
游荡(非繁殖地):黎巴嫩。
游荡:以色列、约旦和土耳其。
生活在印度洋沿岸。在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索马里的西北海岸筑巢。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印度西部和斯里兰卡北部过冬。
繁殖方式
蟹鸻从4月到8月在密集的群落中繁殖。集群筑巢,可能聚1500对。该物种以群居方式筑巢,许多洞穴紧密排列成蜂窝状。在沙岛或沙丘中紧密排列的洞穴中筑巢,巢穴位于它们在沙子中挖掘的隧道中。巢穴内部没有内衬,根据挖掘土壤的质量,可以长1-2.50米,深50厘米。
雌鸟每窝产一枚白色的卵,偶尔会产下两枚,卵相对于体型来说相当大。卵被存放在隧道尽头的巢穴中。雏鸟身上覆盖着灰色的绒毛,由父母双方在巢的底部喂养。雏鸟是涉水鸟类所特有的,它们无法行走,孵化后会留在巢中数天,享受父母带来的食物。即使离开巢穴后,仍由父母长期抚养一段时间。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趋势论证:在没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胁的证据的情况下,认为蟹鸻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参考资料
Crab-plover Dromas ardeola.The IUCN Red List.2022-02-01
Dromas ardeola.Oiseaux-Birds.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3:4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