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是一种疾病症状,血流感染的
诊断常有赖于不同部位多次血培养获阳性结果或其他严格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CNS所致血流感染在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许多低体重或者患有 急症的婴儿需要持续地
静脉导管给药,虽然这一治疗方式已经成熟,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导管性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给临床所带来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其诊疗路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经验治疗阶段、获得初级检 验报告后的治疗阶段以及获得正式检验报告后的治疗阶段
将
败血症和
菌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败血症(
septicemia)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毒素侵人血流所引起的血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骤发寒战,高热,
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皮疹,
肝脾肿大和
精神,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若细菌仅短暂入血,而无临床明显的毒血症状(如血管相关性感染)则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
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血流感染病死率高,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危害严重。因此,血流感染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手术,创伤,烫伤,
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
气管插管等;
②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有医源性因素,如激素,化疗,
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非医源型因素如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
营养不良,高龄等也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随着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而不断变化,病原菌的
耐药性亦逐渐增加。近20年来,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
肠球菌和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发病率增加,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相应减少。近年来较大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流感染居前几位的病原菌为金葡菌,CNS,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属,肠球菌属和肠杆菌属。念珠菌属占医院血流感染的第4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发病率增加了2^-5倍。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亦不断增加,
甲氧西林耐药的
葡萄球菌(MRS),
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他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据报道,在血流感染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约占300o,产ESBLs的
革兰阴性菌约占2%,耐
碳青霉烯类的
铜绿假单胞菌约占12%。-380C或低体温500p。耐药性较高的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应选用R内酞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头孢吡肟若为产ESBLs菌株所致感染应选用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等。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占医院血流感染的8%左右,常见原发灶为
静脉导管,尿道,
下呼吸道,胆道,手术创面和
气管插管。体外药敏资料结果显示,100YO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97%一100%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抱毗厉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喳诺酮类药物也具良好抗菌作用,细菌敏感率大于90%。对氨基昔类敏感率大于90%。对广谱青霉素及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敏感率均预后
血流感染的预后与基础
疾病,基础情况,原发病灶,病原菌,是否正确及时选用有效药物治疗等因素有关。据报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较好。在各类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中,
CNS引起的血流感染预后相对较好,病死率约为20.8%。
肠杆菌属,念珠菌属血流感染预后较差。研究表明,若去除基础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病原的耐药情况并不是影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4月30日第5卷第2期ChinJInfectChemother, Apr. 2005, Vol.5, No.2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
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诱发因素,正确及时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血流感染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近年来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使血流感染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注意
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