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血清标志物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既乙肝两对半HBsAg HbsAg是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奥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生物介绍
HbsAg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目前血清HbsAg阳性仅仅作为HBV感染的标志。
HbsAg一般在乙肝患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的血清中出现。患者进入恢复期后,HbsAg的滴度可逐步降低;当患者血中出现抗HBs时,HbsAg可消失。由此可见,HbsAg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临床发现,一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病毒基因与患者的肝细胞DNA进行了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被称为HbsAg携带者,也叫健康携带者。我国健康携带者的人数超过1亿。其中,大部分可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人感染HBV后,绝大多数外周血中会出现HbsAg,一般含量在5ng600μg/ml。据文献报道,献血员中发现的HbsAg携带者最低含量为0.2ng/ml,含量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也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基因发生变异者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由于肝细胞以合成Hbs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因而外周血中也可能无HbsAg。
人自然感染HBV或注射了HbsAg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HBs。但如果病毒的有关基因发生了变异,机体所产生的机体对变异株便没有作用,感染者血清中可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地预防这类变异病毒的感染。
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目前,国内最常使用的测定HbsAg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试验(RIA)。ELISA简单、方便、快速,进口试剂盒可测到的血清HbsAg最低浓度为0.2ng/ml,国产试剂盒目前能达到0.5ng/ml。
抗-HBs 抗-HBs就是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的保护性抗体,也就是说:抗-HBs阳性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
表面抗体阳性
1.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叫中和性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抗-HBS阳性至少说明三个问题:
(1)乙肝病人到了恢复期,从此即将告别乙肝病毒感染;
(2)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可能患过乙肝病,也可能是不知不觉中的隐性感染,但现在病毒已被清除,获得了对乙肝的免疫,即使有乙肝病毒侵入体内,也仍然安然无恙;
(3)单纯抗-HBs-项阳性,是注射乙肝疫苗并免疫成功的标志,当然也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了。
在乙肝抗体三兄弟中,以抗-HBS最为特殊,它与乙肝抗原(HBsAg、HBeAg和HBCAg)势不两立,它阳性,抗原们也就阴性了;只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抗-HBS和HBsAg才同时出现。
3.e抗原(HBeAg)  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  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的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5.核心抗体(抗HBc)  核心抗体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但是,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阳性时,如果加号多(医学上的说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也强。 如果过去是强阳性,现在虽然也是阳性,但是加号比原来减少了,表示曾经得过“乙肝”,这种阳性差不多要持续存在几年或数十年。
保险系数
我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
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疫苗加强
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
1、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
2、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
3、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
4、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
5、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22:57
目录
概述
生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