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灌瞳神病证名。首见《证治准绳·七窍门》,又名血灌瞳仁《世医得效方》,亦有血灌瞳仁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与血灌瞳仁内障《眼科篡要》之分。前者类似现代医学之前房出血,后者类似现代医学之
玻璃体出血。
病因病机
血灌瞳神因肝胆热盛,或
阴虚火炎,血受热迫,破络灌瞳,以及外伤、手术等引起。症见瞳神内一点鲜红,血液瘀积于金井,视力速降。相当于玻璃体前部积血。治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清热凉血散瘀,用大黄当归散(《医宗金鉴》:大黄,当归,木贼,黄芩,栀子,菊花,苏木,红花)。
临床表现
1.肝胆火炽
黑睛与黄仁之间溢血,色泽鲜红,轻者沉积下方呈水平液面,甚者黑睛一片鲜红,摭盖瞳人。眼目胀涩疼痛,白睛混赤或抱轮红赤,热(左水右目)如汤,羞明难睁,视物模糊,如隔绢纱烟雾,或红光满目。兼见
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溲赤
便秘,舌红,脉弦数。肝肾阴亏血灌瞳神,黑睛与黄仁之间瘀血积滞。睛珠干涩少(左水右目)而痛,白睛红赤,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兼见头晕
耳鸣,腰膝痠软,
潮热盗汗,夜梦
遗精。舌尖红,脉细数。
2.脾不统摄
瘀血留滞黑睛与黄仁之间,甚则黑睛一片鲜红。睛珠胀痛,白睛红赤,视力疲劳,视物不清。兼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失眠多梦,舌淡脉濡。
3.被物所伤
为钝物所伤,或施眼科手术中失手,黄仁络脉受损,血溢络外,停滞于黑睛与黄仁之间,甚至黑睛一片鲜红,瞳神被掩,白睛紫黑一片或如血灌。胞睑肿胀,青紫瘀痛,视物模糊,舌质如常,脉弦。
诊断
1.多有眼外伤及手术史。
2.黑睛与黄仁之间有血液积聚。瞳仁之后积血者,看不见眼底。
3.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眼痛。
4.头目疼痛剧烈者,恐有绿风内障之变。
鉴别诊断
1.肝胆火炽与肝肾阴亏
同是血灌瞳神、同为黑睛与黄仁之间出血,但一实一虚,兼证可辨。前者是因肝胆炽热,火气上逆,熏蒸二目,迫血妄行,后者多因房事不节或久病伤阴,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损于目络,溢血灌入瞳神,故白睛红赤干涩,不耐久视,兼见头晕,
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梦遗
早泄,脉细数。
2.脾不统摄与肝肾阴亏
二者的血灌瞳神均属虚证,但前者多因素体脾胃气弱,或久病中虚,统摄无能,血不循经,溢于络外,故瞳神血灌,白睛色赤,眼睫无力,常欲垂闭,神疲食少,脉濡。临床表现与肝肾阴亏血灌瞳神的兼证应可鉴别。治宜补脾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3.被物所伤
多因钝物撞击,手术等外伤所致血灌曈神,睛内出血灌于黄仁与黑睛之间。一般可见眼胞肿胀青紫,伤目疼痛难睁等症,治疗及时,消退尚易。《银海精微.血灌曈人》说:”……撞破之血鲜而热,灌虽甚,退之速”。但若因循失治,久则瘀血难化,甚至目珠胀痛剧烈,坚硬如石,
头痛如劈,转为凶侯。
辨证施治
1.肝胆火炽
(1)证候 目赤胀痛,羞明,热如汤,口苦咽干,
耳鸣胁痛,心烦溲赤,脉弦数。
(2)治则 清肝泻热,凉血止血。
(3)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赤芍、丹皮,或清营汤加减或瘀血灌睛方加减。
(1)证候 白睛红赤干涩,不耐久视,兼见头晕,
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梦遗
早泄,脉细数。
(2)治则 滋阴降火,和营止血。
(3)方药 滋阴降火汤加减,或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出血已止,酌加花蕊石,丹参,三七粉等活血化瘀之品。
3.外伤所致
(1)证候 眼胞肿胀青紫,伤目疼痛难睁,如治疗及时得当,则灌虽甚,退之速。若因循失治,久则瘀血难化,甚至目珠胀痛剧烈,坚硬如石,
头痛如劈,转为凶侯。
(2)治则 凉血止血,佐以化瘀。
(3)方药 大黄当归散加丹皮、阿胶、三七粉,或用生蒲黄汤加减。
若瘀血积久不消,则当滋阴平肝,活血破瘀,益气明目,软坚散结,方用坠血明目饮,酌加三棱、莪术、昆布、夏枯草、生耆、白术等,目珠胀痛,方用止痛没药散。
其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