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运性肠梗阻是指因肠系膜血管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而失去正常蠕动功能,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引起的肠梗阻,称为血运性肠梗阻。在肠梗阻中比较少见,占各类肠梗阻3%左右。血运性肠梗阻属于一种绞窄性梗阻,若不及时处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本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因
1.主要为肠系膜,血管闭塞肠疾病所致,如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2.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
2.腹痛,其中长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一般腹痛剧烈,常表现为中上腹剧烈绞痛,持续性且阵发性加剧,体征轻微。肠系膜静脉血栓为非典型腹部隐痛、恶心、呕吐。
3.病情严重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血性腹水等。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4.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呈“安静腹”。
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等。
2.钡剂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X线检查、腹腔穿刺等。
诊断
1.病史
有心血管疾病、腹部手术或创伤等。
2.症状
突然发作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并伴有呕吐、腹泻。有时还可出现便秘,粪便可含血液。病情严重常可有血性腹水、腹膜刺激征和严重休克。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血清淀粉酶可升高。血清与腹液的无机磷增加。
(2)CT检查 可提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管壁增厚,内有积气积液,条索状肠系膜等。 (3)B超 可检测肠系膜血流、肠壁及肠系膜增厚的程度及腹腔渗液的多少。
(4)腹腔穿刺在病程后期可抽出血性渗出液有助于诊断。
治疗
本病一经确诊,必须立即处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以迅速解除肠系膜血管阻塞、恢复肠管血供同时观察并切除坏死肠管及系膜。
1.非手术治疗
(1)积极控制感染。
(2)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3)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少渣饮食。
(4)给予患者解痉、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
(5)必要时输新鲜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2.手术治疗
包括取栓和坏死部分肠管切除术等。
适应证:肠内外瘘、癌变,穿孔,腹腔脓肿,狭窄引起肠梗阻以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和不能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等。
预后
此病后果较一般绞窄性肠梗阻更为严重,临床较少见,但预后差、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