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家是指经过培训,通过面对面的临床交谈、个人记录的全面检查以及个性测试等手段来得出与
精神错乱有关的一些特殊信息,并且针对接受交谈人的精神状况进行治疗的人。行为学科学家的另一个称呼是“精神病学家”,俗称“
精神病医生”。
假设某工厂厂长想要测定工人计件工资率的提高对产量的影响。他首先把工人任意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组内逐步提高计件工资率);另一组为控制组(组内计件工资率保持不变)。经过6个月的实验期,再分别
比较实验期前后两个组的实际产量,将可大致了解到提高工人的计件工资率对产量的影响了。显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采取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措施(如不让实验组的工人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等),以免歪曲实验结果。所举的例子虽很简单,但已经说明了实验的两个主要因素:工人的计件工资率是研究人员所要控制的一个变动因素(
变量),工人的产量则是研究人员所要观察或测定的结果。
抽样调查法要求从一部分能代表总体的调查对象中收集资料。下面也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假设想要调查某市家庭主妇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如她们对家务劳动的看法,对丈夫的态度,对抚养孩子的想法,等等)。先从该市家庭主妇(
总体)中随机抽取某个小区的家庭主妇(
样本),再来调查研究该小区全体主妇的有关特征(如对家务劳动的、看法等)。显然,诸如家庭主妇对自己丈夫的看法等问题,只有通过抽样调查来回答。然而,研究人员为使抽样调查的结果更为有用,往往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去研究有关特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变化情况。
抽样调查法通常要求测定许多人在某个
时点上的特征或若干个特征。案例研究法则不同,它通常要求测定一个人或一个
群体在某个时期内的许多特征。案例研究人员一般要同研究对象(如一家工厂的工人、一个
公司的职员、一个山区部落等)相处一介时期,然后以案例报告形式发表研究结果(如某工厂导致工人罢工的主要原因和事件等)。
这种方法虽可用来回答关于变化发展的问题(如引起罢工的原因等)和说明特殊情况,但也有缺点。其主要缺点是用这种方法作出的结论并不肯定,因为它只以一个样本的情况为依据。另一个工厂如发生同样的事件,也许不会爆发罢工。由此可见,案例研究不能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图中列出了行为科学派管理学家使用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并按照收集资料的方式和时间分别加以比较。